李智军
1999年12月28日 星期二 北京《精品购物指南》总第517期
编者按:这篇文章迄今已经发表9年了.这些年来,北京影楼行业割据和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抚今追惜是为了更好的思维.总之笔者的用意只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北京照相业在改革开放前是国营照相馆所谓“六兄弟”一统天下的时期。那时,北京的五大城区均匀分布着**照相、国泰、大北、新时代、丽莎、北京照相六大照相馆。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合理的价格、上好的服务,满足了那个时期广大消费者的人像摄影需求,为首都的照相服务业在**的同行中争得了极高的荣誉。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商业人像摄影的表现力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当时各国营照相馆也应时推出了一些吸引顾客的服务项目。如“高调”“低调” 人像、“明星照”,甚至早在1984年,部分国营店还增添了白纱、燕尾服、贵族椅做道具的 “婚纱照”。但是,由于缺乏市场眼光,以上的这些努力只是“营业项目内的调整”,没有形成项目投资计划,使得拥有精兵强将的首都国营照相业坐失良机,从此风光不再。
一、本地市场外地人开发
1989年6月,温州人在北京隆福寺首开“施渠通榕芽人像摄影工作室”。紧随其后,四川人吴波在相同地点开办了“卡尔吴波摄影厅”。他们以新颖的摄影风格、充满人情味的服务、灵活聪明的经营手法,吸引了大批消费者,也为北京的跃跃欲试者做了很好的示范。从此,北京的艺术人像摄影业翻开新的篇章。在尔后开业的个体艺术人像类的摄影单位十之七八取名均为“摄影工作室”或“摄影厅”,以此可见“先行者”示范作用的巨大。
同样,北京的第一家婚纱摄影专营店-------燕京艺术影楼是由香港文苑摄影公司出资、北京某单位以房产作股于1992年1月合资兴办的。紧随其后的是台资“大红灯笼”和“东方百合”、台资“丽的”、台资“巴黎”、“喜神”等。
分析各行各业都存在的这种“本地市场,外地人来开发”的现象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的问题,而是经营者在缺乏市场信息情况下的缺乏市场眼光,即缺乏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战略分析。那么,北京的商业人像摄影市场到底有多大呢?据专家估计,1995年时,北京十万对结婚新人中,有大约37%拍了婚纱照。据悉,北京当年的婚纱摄影照相业的总收入高达八千七百万元、艺术人像摄影类的总收入约一千四百万元,两者加和,已近亿元。可是,这等规模的市场却被当年“慷慨”的北京人给忽略了。
二、新形式下赋予新内容
继施渠通榕芽人像摄影工作室的“清纯人像”开创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人像之后,天马摄影厅的巨幅黑白摄影、红叶照相室内创意摄影、卡尔吴波随性自然的人像摄影、名人的封面人像摄影、金梦李聪实的包装人像摄影、青鸟史宏伟的沙龙摄影、三百六十度李祖容和蓝田乔建的经典人像摄影、兆增摄影厅的高、低调摄影、风平影室的动态摄影,到1995年 2月黑冰摄影工作室的时尚、反传统的另类外景摄影浮出水面止,北京的艺术人像摄影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
这样多的摄影门派林立,这样多的摄影风格并存,这样多的知名摄影工作室相生相伴,组成了首都商业人像摄影文化的交响曲。这种繁荣景象在**实属罕见。它说明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的多种需求,新形式中赋予新内容,是市场对我们的第一要求。
三、个性化服务是艺术摄影存在的基础
1996年秋季,随着北京婚纱影楼业价格大战的狼烟四起,影楼倒闭风初见端倪。从当年第一家登陆并红极一时的“大红灯笼”、“东方百合”台资影楼轰然倒闭开始,到1999年秋季仅三年光景,就有丽的、燕京、罗马世纪佳人、花好月圆、情浓丽舍、太阳恋人、老麦、上花轿、松雪、嘉宝欧风、欢喜佳偶、皇宫、新新娘、罗门、情长意久、雅臣、时尚新娘等近二十余家著名婚纱摄影公司倒闭。
在上述影楼中,台资雅臣摄影公司的倒闭事件值得一提。
1997年8月,该公司斥资四百万元做艺术人像,来到北京东四北大街安营扎寨。开业典礼风风光光,入市以后红红火火。该公司的商业定位与其地理位置居然高度一致,即照片风格、目标消费群均设定在王府井黑冰和隆福寺卡尔吴波之间。经营者信誓旦旦、主拍师们摩拳擦掌,该公司摄影作品画廊名家之作展出频仍。一时间参观者、消费者门庭若市。“抱歉,我们来晚了”等揶揄、张扬式广告铺天盖地。可谁能料到,该公司却在1998年5月间关门大吉,给北京同行和消费者留下许多猜测和质疑。
诚然,企业倒闭的原因有千种万种,因此,我们对雅臣倒闭的真实原因不能妄加断言。但是,常识告诉我们:企业没有赚到钱,也就是企业的产品没有找到确定的消费群是倒闭的最直接原因;换句话说,企业的自身定位和产品定位发生根本错误是倒闭的最直接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得到启发:正方面,新入市的摄影公司不得以别家老摄影公司的定位为自己的定位;反方面,与婚纱摄影公司不同,艺术类摄影公司存在的基础是能否坚持个性化服务。
四、行业繁荣需要发展各时段的龙头老大
和赛跑一样,各行各业都有在发展时段上的“龙头老大”。“龙头老大”就像赛道上的“暂时领先者”一样,主观为己、客观为人。承认“龙头老大”是明智之举。
卡尔吴波摄影公司的前身———卡尔吴波摄影厅,在1992年时,只是隆福寺街里的一间约十三平方米的小店。由于吴波先生个人的勤奋,到1996年初,该公司已发展成拥有婚纱摄影、艺术人像摄影大棚和隆福寺铺面店以及后期制作车间的大型综合摄影公司,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的吴波春风得意,如日中天,成为行业里一颗耀眼的明星。但由于两次投资婚纱摄影的严重失利,使该公司在发展上遇到了严重挫折。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吴波对这个行业的贡献仍然是不可低估的。
吴波曾为老大,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同行如何运用极少的资金起家;吴波曾为老大,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同行,摄影公司要学会现代营销;吴波曾为老大,他更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同行,应如何组织大型摄影公司的“生产”流程;吴波曾为老大,他甚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同行,有些事是不能做的,硬做就可能招致失败。
五、企业化经营是人像摄影繁荣的前提
北京的艺术人像业经历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众多的影楼在市场中沉浮升降。那么,艺术摄影公司的沉浮升降规律是什么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黑冰由当年的“流行摄影工作室”,到今天的“北京黑冰天人地物摄影艺术有限公司”的成长壮大历程,也许对我们会有些启迪。
当年的黑冰,像早熟的孩子,呱呱坠地就会说话。什么“时尚、反传统、另类”了,什么“上帝保佑不安于吃饱饭的黑冰”呀,什么“室内人像让那些工匠去干吧”等等。甭管这样会不会招惹麻烦,总之给人们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味道。他们凭借受过高等美术教育的优势,在摄影上轻技术、重感觉,经营时讲究营造气氛,在北京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的商业人像摄影圈里,硬撑起黑冰大旗一帜。经过饱尝艰辛的努力,居然后来者居上。1996年时的黑冰终成了气候。
1996年底,黑冰移师雍和宫。营业场地扩大了五倍,工作人员增加一倍。此时企业更名为“北京黑冰摄影艺术有限公司”。但这还只是简单意义上的扩大再生产,名为公司,实际仍为作坊。黑冰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黑冰知难而进。1997年初,黑冰另一位创始人畏冰,带领精干人员悄然进驻王府井,以北京天人地物摄影艺术有限公司的名义,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司组建探索。经过长达七个月的定岗定编、人员培训、组织机构设定和宽泛性商业定位试营业的调试,年底两块招牌正式合并为“北京黑冰天人地物摄影艺术有限公司”,完成了黑冰企业生命史上的第一次蜕变。从1998年和1999年两年经营运转情况来看,在消费者服务满意度、市场快速反应能力、技术、管理骨干稳定性、领导层决策能力、流程管理水平以及企业整体效益水平等诸多方面,较之以前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六、企业的生命在于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北京照相业十年的历史,是一部照相企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发展史。在这十年中,通过市场竞争,北京照相业国有、民营、私企、个体多种体制各占比例,“三山、六水、一分田”的市场配置局面基本确立。外来经济文化的进入,打破了这个行业以往皇城根下妄自尊大的沉寂;经历了春秋战国式的市场战,使经营者大开眼界;在遭受了无数次挫折之后,我们终于领悟了什么是市场法则,并且通过她,开始触摸到现代经济的脉搏。
积极地参与市场竞争,是硬汉子的运动;企业的完善和提高,必须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完成。“踏汀洲者得芳草,探深海者得龙鳞”,我们的功夫一定不会白费,这样的付出一定会收到高额回报。
北京是令**人民羡慕的文化沃土,是南北文化最大的交汇处。让北京的同行携起手来,以摄影文化为背景,凭借技术、信息、观念的优势,把北京的商业人像事业做得更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5-1 5:10:11编辑过]
感觉每个人能成功,就是因为他抓住了机遇,当然还需要他有一身的本事.
看着这些工作室、影楼等一个个的兴衰成败!!感叹!!
超斑的老文章!借鉴!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bbs.199u2.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