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光质
与自然光一样,“人造光”也有直射光和漫射光。此就是所谓的光质。用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光的“软”与“硬”。在自然界,太阳直接投射到物体上的光则是直射光;太阳“散射”到阴影里的光,或是太阳从云层里“散射”到物体上的光则是漫射光。就影室闪光灯来说,直接投射到被摄体,不经过柔光箱“柔化”处理的光是直射光;经过柔光箱 ( 或雾化灯罩 ) “柔化”处理的光是漫射光。
直射光的光线方向性很强,照明所形成的光斑形状很突出,能够形成明显的明暗交界线,阴影与投影。认识直射光的这些特性很重要,它有助于我们解决影楼摄影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比如我们拍摄皮肤黝黑发亮的顾客,很容易在脸上“拍出”几块“耀眼”的亮点——光斑。尤其是夏天拍证件照,特别容易出现此类现象。
不同的肤色,对于光的“折射率”会有所不同。就证件照拍摄而言,皮肤黝黑发亮的顾客应当比皮肤白皙的顾客减小一挡光圈值。这样就有助于避免光斑的出现。若是脸部曝光欠 0 . 3 — o . 5 级,基本就不会出现“耀眼”的光斑,反正证件照又不太会放大;若是婚纱照,你只要在顾客脸上打上粉底,仍可在脸部曝光过两挡而不出现光斑。
光质还会影响到光线的“明暗过渡”。我们平时会看到有些人像的脸部有一道明显的明暗交界线,其主要原因也正是由于光质“太硬”,或是光比较大 ( 从艺术角度讲,这虽然有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但对于影楼商业人像摄影来说,常常不太讨人喜欢 ) 。
基于上述的理由,我认为,拍婚纱照光质越柔越好。越柔的光质越不容易出现某些“偏差”。比如人物面部的光斑 ( 因为男士脸上很少十丁粉底,即使上了粉底也要比女士薄很多 ) ,以及人物侧面的阴影,背景上的投影等等。其次就是越柔的光质 ( 加上越平的光 ) ,相对就越容易“美化”人物。这些经验,已经在影楼实践中得到了无数次的验证。若是拍摄艺术人像照,尤其是黑白艺术人像 ( 特别是男士 ) ,那倒确实需要揭掉几层原有的柔光布,使光质显得“硬”一点,以更好地体现出人物的个性。
另外,“硬光”与“软光”需要“组合搭配”。“软光”可以作为“硬光”的修饰,“软光”可以作为“硬光”的辅光——因为“软光”不会产生明显的阴影与投影。“软光”与“硬光”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主光光效得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理想效果。质的“定位”,取决于顾客的消费层次,也取决于拍摄的人物素材。
二.光值 ·
光值是光的数值,也就是发光强度。光值与光质没有丝毫的内在联系。光值大光质不一定就“硬 " ,光值小,光质不一定就“软”。影室闪光灯的闪光指数越大,就越有利于调控。关键的问题是,影室灯的功率越大,价格就越高。这是一对矛盾,一对难以回避的现实矛盾。无论是闪光摄影还是自然光摄影,脸部的曝光均应当过身体 1 — 2 挡。用影室闪光灯拍摄,这个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你只要将柔光箱的高度上升一点,一切也就迎刃而解,而户外摄影则需要在人物的脸部予以补光了。
户外摄影的最佳时机是早晨与黄昏。脸部没有补光的外景婚纱照,在后期制作时,常会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你要是把人物脸部的密度调得“恰到好处”,那身上的婚纱一定会没有“细节”;你要是把婚纱的细节“尽情展示”,那“花容”一定会“失色”。
外景补光主要有两种方式:闪光灯补光和外拍灯补光。闪光灯补光存在着两大不足:一是闪光的受光面积过大,破坏了画面的气氛;二是背景发暗,有损画面的基调。而外拍灯 3000K 左右的低色温,能使人物主体面部既明亮又偏黄,背景虽略有偏暗,但依然具有自然色的韵味,这种情韵交融的特殊氛围正是婚纱摄影所需、顾客所钟爱的。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闪光摄影,人物脸部的曝光都应当过身上 1 — 2 挡 ( 身上按“标准”曝光,这里的 1 — 2 挡应按所穿的衣服而定,多数情况下,应当过两挡 ) 。这种“不均衡”曝光的好处是,有利于避免脸部“颗粒”的出现,要是你使用 135 相机的话。如果 135 相机用的是“业余镜头”,就更应当这样做。脸部“过曝”的另一个好处是,能够消除脸部的某些瑕疵,使人物得到理想的美化。
三.光比
光比就是光的比值 ( 物体的不同位置有不同的光值,它们之间的比值 ) 。光比应当从相机的取景器里观察,这样显得更为明确,更为“真实”些。
作为婚纱摄影,光比宜小不宜大。越“平”的光,越“柔”的光,就越容易把顾客拍年轻 ( 最好是 1 : 1 . 5 或是 1 : 2 ,这主要得根据脸形而定。要是脸形很小,甚至可用大平光;要是脸形偏小,可用 1 : 1 . 5 的光比。要是顾客脸形较大,光比相对也要大一些 ) 。要是艺术人像照。那就得看美姿造型的需要了。
作为彩色摄影,一般不宜超过 1 : 3 ;最多不能超过 1 : 4 。而黑白艺术人像摄影,光比应该控制在 1 : 4 以上,光质以“硬光”为主。
四.光城
光域就是光照的区域、光照的范围大小。要是户外摄影,研究光域意义不大。但就影棚的闪光摄影而言,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婚纱照和狭义上的艺术人像照,对于光域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婚纱照要考虑到双人像,光域必须大一点儿,否则容易捉襟见肘。光域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光质的“软硬度”。光域愈大,光质“愈软”,光域愈小,光质“愈硬”。婚纱照本来就需要比较“软”一点的光,大一点的光域正好是“歪打正着”。而艺术人像照本身就不需“大光域”,“小光域”正好可以提升光质的“硬度”。影室闪光灯光域的大小取决于柔光箱配置的大小。一般婚纱摄影的标准配置是: 300W 的灯具配 70cm x lOOcm 的柔光箱; 500 — 600W 的灯具配 80cm x 120cm 的柔光箱。要是“专业”拍艺术人像照的,可以适当“缩小”上述柔光箱的尺寸。
五,光位
光位就是光的位置。这需要看顾客的体形而定。胖的顾客与瘦的顾客,其光位是不一样的。体形胖的光位要高一些 ( 略呈俯视状或完全俯视状 ) ;体形瘦的光位要低一些 ( 两者大致持平 ) 。体形胖的需要用侧光或侧逆光;而体形较瘦的顺光用得比较多。
影楼人像摄影有一个最基本的用光法则,这就是:要以具体的人物神态的刻画为依据,且因人而异;光效必须明确,统一;光线处理要为表现人物的形貌、个性、气质、神态以及营造画面的气氛情调服务,切不可为“光效”而光效。
布光的基本要领 ,
根据我个人的习惯,当“安顿”好人物以后,关闭影棚的照明灯。最先布置的是轮廓光,基本调整好以后关闭。再设置背景光,接着先主光,后辅光,婚纱照一般不±了轮廓光。布光时要从相机取景器里观察布光效果,这比你“直接”观察的效果要好些——因为这种方法更加接近于拍在胶卷上的最终效果。待布置完上述的灯光后,应当再根据整体效果进行光和美姿的局部修饰与调整。
在所有的光线中,主光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在刻画人物形象上占据着最为显著的重要地位。主光所勾勒出的光影效果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人物的外形和气质,“光斑” ( 人脸部反光不同造成的亮点 ) 务必不能太“碎”。人物脸上的光斑太碎,会影响作品的完美表现。光斑太碎往往是由于光线投射的角度问题。调整“摄角”的依据是,人物脸部的“平面”和柔光箱的平面应当成平行状 ( 就一般情况而言 ) 。这样也减小了大眼袋或笑沟的阴影。
此外还应当注意的是,主光在被摄者脸部所形成的明暗“分界线”应当有助于美化人物的脸形,这条线要是处理不当,有时会产生一种鼻梁下塌的感觉。画面的基调与影调必须要同时兼顾,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和谐之美。上述关于主光的布光要领,无论是室外的自然光,还是室内的闪光均同样地适用。
在影楼人像摄影中,纯粹用单灯照明的概率毕竟不是太高。尽管现在的胶卷具有很高的宽容度,但对于阴影处“暗部细节”的描述还是有些无能为力。所以,即使用单灯拍摄,在机位附近处的某个暗部还需要设置一块反光板,以作为辅光。如果辅光所用的是类似于主光的灯具,就应当注意防止产生第二道阴影和投影。具体的举措是,辅光的亮度必须要低于主光的亮度,光比最好控制在 1 : 2 或是 1 : 3 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拍摄艺术人像照时,为了更好地刻画出入物的个性,主光的光质常常用得比较“硬”。但你的辅光无论如何也必须用“软光”,这样就可以避免主光以外的投影,使影纹变得丰富而细腻,画面的光效既和谐又统一。这是调控辅光应当注意的重点。
一幅人像照片是否富有神采,能否“光彩夺目”,其关键是眼神光的处理。由于人像摄影不单独“设置”眼神光,眼神光得完全依赖主辅光的“点缀”。拍摄正面像时,可以利用辅光来“点”眼神;拍侧面像时,就得依靠主光来“点”眼神。
“点眼神”,要尽量避免在眼睛里出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光点。因为两个以上的光点,容易导致“散神”,甚至“失神”。而一个光点更能使眼神聚焦。眼神的光点不宜点在瞳孔的正中位置,也不能点在眼白处。应当稍微偏离瞳孔的正中位置,一般点在瞳孔的上半部分较好。影室内的闪光摄影、可以利用主灯造型光的高度升降以射八角来调整瞳孔中的亮点;若是户外的自然光照明,就可以利用反光板之类的辅光来调整瞳孔中的光点位置。“点”眼神最忌讳的则是光点的偏低,因为这类眼神会令人产生一种恐怖的联想,使主体人物的神情失态 .
现在的婚纱照,基本不太用、甚至完全“排斥”轮廓光。对于其他的人像摄影来说,轮廓光用得较多的则是艺术人像照。但即使是艺术人像照,轮廓光也并不适合于每一位顾客。这是由轮廓光的基本特性所决定的。轮廓光具有假定性与浓重的装饰性意味,一般应选择于人物最富魅力的部分。那何种情形下适合用轮廓光呢 ? 要是拥有一头飘柔的秀发;或是秀丽端庄的脸形;或是富有优美曲线的身段——就是适用轮廓光的客观条件。在影楼摄影实践中,真正适合用轮廓光的人物实在是为数不多——因为具备上述客观条件者,在顾客群体中所占的人数不多。用轮廓光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强调人物“最富有魅力的部位”,而不是仅仅为了“人景”分离。轮廓光若是用得不当,反而会弄巧成拙,“强化”了人物的某些缺陷。如果纯粹是为了“人景”分离,那只要打上背景光,也能殊途同归 ! 轮廓光必须要慎用,这是一个已经无数次拍摄实践所证明了的“基本准则”。
个问题很难简单地下一个定义。用几个灯首先得看拍摄题材的需要。用灯的多少与照片的拍摄质量并无内在联系。从根本上讲,关键得看拍摄效果是否能够突出;光效是否能够统一。要是拍婚纱照,至少得有 4 个灯:背景灯一个;左右主辅灯各一个;底灯一个。拍婚纱之所以要用底灯,是因为:拍婚纱常有双人像,所需的光域比较大 ( 特别是大半身以下的裙摆容易发暗 ) ,若是左右两个灯的柔光箱用得过于“强大”,将面临几大难题:一是光域太大,会使发光强度过于下降,你要是换上功率很大的影室灯,无疑又要增加一大笔开支;二是柔光箱太大,对于俯仰的锁定也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 尤其是使用一段时间以后 ) 。现在有些影楼用的是立柱柔光箱,立柱柔光箱的“平面”有 2 . 1m x 1m( 内置 4 个影室闪光灯 ) ,但即使是如此庞大的光域还得用底灯——这是由于光向的原因。要是没有底灯的“仰射”,即使是再“庞大”的光域,也仍然解决不了脖子、大眼袋以及笑沟的阴影问题。
值得强调的是,若是遇上笑沟较深或是眼袋较大的顾客,要想避免那种讨厌的阴影,你只要将左右两个灯“平射”,再加上底灯的仰射,基本上也就 OK 了 ! 正面光加底光既能最大限度地美化人物的容貌,还能使被摄者胸部以下的部位显得亮丽。
使用底灯有两点应当予以注意:底灯的光值务必要低于主灯;底光与主光要保持光向上的一致性。用单灯也能拍艺术人像照,但需要有几个必要的前提。关于这一点,我在《 JL 童摄影的绝招》一文中已有详述,就不再赘述了。
若要表达一个明快活泼的主题,应以顺光或前侧光,小光比,甚至大平光为塑造手段;若要表达一个“深沉肃穆”的主题,则需要用侧逆光,甚至逆光,用尽可能大的光比来完成拍摄的主题,光质也应当以“硬光”为主。布光的注意事项
1 .主辅光 主光无论“软”、“硬”,辅光必须要用“软”光,而且越“软”越好。
2 .“因人布光” 要根据顾客的文化层次及气质来决定如何布光。文化层次较低的顾客,以大平光为主 ( 若是“大脸盘”,就用头纱遮掩或是改变取景角度 ) ,曝光要过一点 ( 在后期制作时,片子的密度也要低一些 ) 。这个顾客群体大都喜欢“大白脸”。你要是讲究一点光比,他们还会抱怨你“拍了阴阳脸” ! 要是文化层次较高气质较好的顾客,应当讲究一点光比与层次,讲究一点光影修饰,曝光要尽量地“准”一些 ( 在后期制作时,片子的密度相对要做得高一些,片子上的层次尽量丰富一点 ) 。
3 .“因脸布光” 如果顾客脸部有瑕疵,或是脸部的皱纹较深,而又要想“除皱”拍年轻,就应当用柔一点的光,贴近被摄者,使曝光过一点;若是顾客脸形上存在着某种生理缺陷,就应当利用光影的明暗来予以“掩盖”。
4 .灯法多变 “大套系”的照片,一定要“灯法多变”,切忌灯法单一。比如穿插一些侧逆光,甚至逆光,也可以用轮廓光修饰造型等等 ( 得视具体条件而定 ) 。灯法多变能使相册“满册生辉”。
5 .背景用光 染色背景不要打背景光。喷绘背景打背景光时要注意和主光的光向保持一致,同时还要防止背景光的“折反射”而扰乱主体。
综上所述,摄影布光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方方面面。摄影师必须拥有较高的艺术素养,以及对画面的控制能力,才能拍出个性鲜明,具有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不错
好文章
强烈支持!!!!!!!!!!!!!!!!!
[em05]!!!!![em05][em05]讲的好具体哦
要是多加一PP一起看就好
讲的好具体哦
要是多加一PP一起看就好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bbs.199u2.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