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标题: 移民带来文化的融会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YES0RNO 时间: 2008-12-9 01:35:00 标题: 移民带来文化的融会交流
一座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城市,历经30年风雨,已入而立之年。
这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移民带来文化的融会交流,同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同化与缺失。城市文化需要时间的积累。精神能够使人产生归属感,文化的意义更加重要。与历史悠久的长安、上海相比,深圳是一座年轻城市,在经历了狂风暴雨般的经济建设之后,这里的移民文化开始沉淀。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设者,在这里安家扎根,随着老一辈的老去和新生代的成长,“三世同堂”的家庭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座城市,与之而来的是家的感觉逐渐浓厚。
深圳城市文化关键词:移民 包容 创新 创业 进取 开放 智慧 激情 年轻 浮躁 文化沙漠
几乎所有解读深圳文化的文章,都要首先谈论深圳文化的性质,就像育猪苗时,先要估估它的品种,然后再定下饲料的配方。有人认为它是岭南文化的分支,岭南文化涵盖了深圳文化的基本特点,不过是深圳自成一格;有人认为它是新客家文化,因为来深圳的人可以成为历史是客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地方;还有人认为,深圳是咸淡水文化,这是一个比喻,咸是指海水而言,引申为海外的文化,淡是指河流湖泊而言,引申为内陆文化,实质是说深圳文化融合了中西文化。还有一种观点,就是深圳文化是香港文化的变种,受港人文化的影响极大。当然,也有人说深圳根本就没有文化。
其实谈论文化有多个角度。说它是岭南文化的一支,是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着眼的,不过表述上容易产生歧义,这是一支什么,没说清楚。新客家文化说,亦是与历史联系的产物,但没有注意到,此客家与彼客家已是质的不同了,历史上的客家以家族为本位,“现实中的客家”以个人本位,历史上的客家,以固守着旧有的民俗为特色,现实中的客家同是移风易俗的产物。至于说到感受咸淡水交汇的文化,恐怕不仅仅是深圳文化独有的特征。自国门洞开,中西文化就在沿海乃至内地碰撞了。五口通商以来,咸淡水就开始汇合了,而在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可以同时扩充到**的各个角落,地缘的关系已越来越不重要。你能说香港、欧美与北京、上海的联系弱于深圳吗?有时恰恰相反。说到深圳文化是香港文化变种,就更是本末倒置了。到底内陆文化和香港文化孰个对深圳影响大,明眼是不用讨论的。说深圳没文化,更不值一驳。凡有人群,凡有社会,即使是穷乡僻壤,都是有文化的,只不过形态不同而已。有的可能是灌木丛,有的可能是绿草地,有的可能是大森林。
移民文化是相对于旧有的本土文化而言的,移民是相对于本土居民而言,其实质是个时间问题。
古今中外,许多的地方,有那么一个时段,都可以称为移民文化,有的像美国、澳大利亚、南非、以色列、加拿大,说到城市,更是不胜枚举。古老的西安曾经是五方杂处,长安的气象就不仅仅是本土文化的延续和张扬。李唐皇族源流可以上溯到不同文化的少数民族,本身的习惯就基本是胡人的习惯。北京,历经女真、蒙古、满贵的不断冲击,更遑论作为帝都之后,更多的移民大量趋赴,所谓的老北京,绝大部分并不老。当然,最典型的还是上海,它在近代急剧的扩张,由原来的九万人,上升至今天的两千多万人。如果仅靠自身的繁殖,是可能的吗?它受海外文化的影响也最典型,如果讲到上海文化的实质,可以称为正在沉淀下来的移民文化。深圳文化不过是沿习了这一变革,各地的移民如条条小溪,源源不断地注入这里,是正在兴起的,已在融合的移民文化,由此引发值得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或许对深圳文化工作者而言,应该把深圳文化不断地与上海文化和香港文化比较(因为香港文化更具移民文化的典型意义),从中获得借鉴和教训。
移民是梦想的产物。
这一点应该作为理解移民文化的钥匙。而也最容易被混淆,因为从移民的个体行为看和行为的作用看,任何移民社会的表象都表现出务实的状态和极明显的功利目的。除了政府强迫的移民外,所有的移民都是为趋利避害而来。他们首要的是获得在新地的生存条件。为了生存,必须拥有经济基础,这就给人以移民是经济动物的感觉。但是,这只是表象和行为自身。每个移民在走出原地之前,都有一份梦想,这种梦想可能表现在经济上,也可能表现在生活方式上,但都包含着实现自我、超越自我、荫及后代、获得新生活方式的冲动。这就是梦想!他们一天不实现梦想,就一天不会满足。因之,对梦想的追求和竭力改变原生活状态的理念,是绝大部分移民涌入深圳的根本动因。我们曾访问过不同的年轻移民,有的朴实到就是为了赚钱,就是为了淘金,其梦想就是要改变经济地位;有的则是喜欢这个新兴社会的生机勃勃的生存空间,不愿意再受原有的文化的束缚;有的简单到喜欢这里的气候,为了和不幸福的配偶离婚,脱离自己厌恶的领导,或者仅仅是为了一年四季都可以穿鲜丽的裙子,看香港电视。当然,也有被动的移民,或者是随配偶家人迁移,但这只是少数。不满过去的现状,而力图改变的移民是绝大多数。
这种动机,给深圳文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梦想使深圳有更强烈的创造欲望和积累欲望,而这恰恰与**政府赋予深圳的探索作用相吻合,造成了上下同欲的合力。
笔者曾经亲眼目睹,美国学者用直观的方式介绍美国文化。
他先是端出一盘色拉,里面有蕃茄、马铃薯、黄瓜、火腿等,说这就是美国文化。当人们点头时,他又拿出一个搅拌器,里面放上亚洲的黄豆、欧洲的葡萄、新西兰的苹果、非洲的蔗糖,然后一阵搅拌,说这就是美国文化。人们惊愕时,他又挂出了一幅印刷的宣传画,画上趾高气扬的白人、黑人和若干马来人,也包括**人等,从他们嘴里冒出“我就是世界第一”。最后这个学者询问学生,还有什么可以表达美国文化?笔者应答,美国文化就像一个盛大的Disco舞会,在相同的韵律下,白种、黄种、棕种、黑种,每个人疯狂地做喜欢的动作,千姿百态。学者说Very good。从此可以有了一个对美国文化更盛大的表示。是的,移民文化的特质是融合的、是动态的、是碰撞的。只有在这些基础上,文化的整合才能逐步完成。其整合的时间长短,要看移民的流量、含纳的能力、持续的时间,含纳的空间越广阔、流量越持久,其整合的时间越长。这就是所谓的文化积淀。
必须指出,深圳的移民文化和美国移民文化有所联系,也有所区别。
美国的移民文化是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移民融合的文化。因之,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乃至语言服饰差别很大。其碰撞就相当的强烈,甚至是尖锐的斗争。比如,早期的白种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征服与被征服的历史;比如,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种族斗争所引发的南北战争;比如,还在形成独特文化景观的,在美国各大城市无处不在的唐人街。即以占主导的白人文化而言,其中又涉及宗教信仰和不同国度的冲撞。天主教、清教、伊斯兰教、东正教、儒教,也是门派林立,信徒各异。因此,实质上人们又称美国是宗教立国的国家。这就涉及到信仰的尊重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问题,凌驾于各人种之上的法律问题,人权问题。这些一旦上升到文化的理论形态,就构成了美国文化的基本特色。
深圳文化与之是很不相同的。因为它的绝大部分移民都没有脱离开母体文化,只表现为大陆各地域文化之间的协调与融合。这就注定了深圳文化的主导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移民社会完全可以互相接纳,呈现出弱势整合的状态。如果说有冲突的话,主要也是老观念和新观念的冲突,并且永远是新观念居于主导地位。“这里的握手比较有力,这里的微笑比较持久”,“这里看重人的智慧、尊严和爱的力量”。
还有“太阳底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为上帝打工”以及“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同时给爱光辉灿烂的自由”。这些话语代表了深圳移民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普遍价值准则。而另一句借鉴美国宇航中心的话语,“只要我们想到的,我们就可以做到”,同样表明了一代移民的理想诉求和对目标的坚定信念。
如果仔细地分析,我们可能看出这个移民社会的如下特征。
第一,当然是创造性的特征。这在前文已经论及,这种创造性特征是和追求卓越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相连的,在整个80年代,深圳人热衷于“第一”的渲染和强调。表明深圳速度的国贸大厦,有着**第一之称的西丽湖长廊(据说比颐和园的长廊还要长),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第一个人造文化旅游景观,乃至第一张上市股票,第一次文稿竞价活动,小到第一次举办的研讨会,都被深圳人津津乐道。
第二,注重实行,轻蔑清淡的风气。“南方人出实践,北方人出经验”。虽不确切,但表明了深圳人淳实的行为。如果与北京人侃,不出三句话,就会言及**的大事,这就和与农民侃不到十句就会有今年的收成、母鸡的数字、鸡蛋的价格。“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口号,今天还高高矗立在深圳的广告牌上,这句话出于80年代的**文件,深圳人将它作为自己的口号,倍加钟爱,这是感同身受的结果。但这不等于说深圳拒绝理论,相反,新观念迫切需要理论的阐释。深圳一直在追寻自己的理论形态,只不过他们要求这种理论要有直接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经常嘲笑学斋式的、经院式的、闭门造车式的书呆子理论。近两年,随着深圳新市民阶层的崛起,谈论理论特别是谈论文化之风渐盛;从生活角度看,新市民也需要在一天的紧张繁忙之余,咀嚼一下文化这枚青橄榄,以获得精神上的慰藉。
第三,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在深圳,虽然也有官本位的一定市场,但已是“俏也不争春”了。玩股票、玩政治、玩文化,都有玩家,有人梦寐以求做大款,有人心安理得做文化,也有人在官梯上攀登。没有贵贱,不分高低,可以说是“郭龙陈鼓马斗风”。
第四,平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38:04编辑过]
作者: 陪你去看海 时间: 2008-12-9 11:17:00
很值得探讨和学习的问题。
欢迎光临 深圳市聚福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U2影像网 (http://bbs.199u2.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