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4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桥来了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7 06:43:59 |显示全部楼层 |倒序浏览

   

                081217p6ggsgl4l3bi9mmq_jpg_thumb.jpg

                        (三桥合龙时场景)

      胡一杨/ 资料、网友、自拍/
    襄阳三桥、五桥将于930日同时通车。其正式名称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均取自被称为米襄阳的北宋书法大家米芾先生的作品,

    24日上午,笔者约上几位作家、摄影师,冒雨对东津大桥桥名的安装过程进行了独家采风。襄阳人民正满怀喜悦地等待通车日子的到来。

    当下,离通车的时间只有一周了。**人讲究周而复始、继往开来。两桥的建成将极助襄阳经济的腾飞。

    襄阳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过江还是机驳船轮渡,是有个叫划业社的负责,老百姓出5分钱就能过江。与打渔的渔业社同时生产在汉江里。襄阳人亲切地称呼汉江叫襄江。建桥之前,襄阳城是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中心,樊城群众求学、治病等要到襄阳城去。由于600公尺宽的汉江水的阻隔,出行很不方便,遇到涨水或产妇临产危机时刻,更显交通不便之处。196996日,开建襄阳第一座跨汉江铁路公路两用桥,设计铁路桥长892.6米,公路桥长812米、该桥是焦柳铁路线上的三大桥梁之一,全民动员参与建设,襄阳各单位都按要求派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日夜干打桩、挖砂、挑土的活儿。到了吃饭时间,各单位做好了饭,用大木桶装着,用板车拉到现场。由于劳动量大,安排吃的荤菜次数比平时多一些。吃的营养保证了,大家干劲更大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整个建设劳动场面热火朝天的。当时工人阶级在社会的地位很高,迸发出极高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他们除了在厂里生产以外,还为了当时战备需要,参与城市防空洞的工程建设,一桥开始兴建的时候,许多工人师傅们都加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197071日全线通车那天,整个襄阳都沸腾了。   

    九十年代又建成汉江长虹大桥,就是百姓俗称的二桥。二桥建成后,与一桥捆绑,长期收费,制约了襄阳经济的发展,社会怨声载道。四桥南岸位于万山西贾州村地盘,是汉十高速公路桥,与摩托以下行人无缘。再后来,三桥和五桥几乎同时开间,到现在俺还想不明白,为什么先建好的桥称为四桥,而多年后后开工的桥叫三桥。

    桥梁是江河之魂,是两岸人民的福祉。当下,在襄阳城市区域内,从西往东依次建有四桥、三桥、二桥、一桥、五桥五座桥梁,形态各异,各有千秋,分别发挥着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外环交通、市内交通等功能。

    笔者从十年前开始关注起汉江两岸的风情,当然也包括交通桥梁,先后撰写了《雨中游襄江》、《静静的渡口》、《城南骑行》、《三桥的渡过》等文章,在写《雨中游襄江》时,鱼梁洲大桥正在建设,该文被有关部门评为优秀征文,成为我的代表作之一。东津经济发展迟缓,庞公杨家河人民相对富裕,汉江交通的牵制是主要原因。随着东津大桥的建成,《静静的渡口》所描述的杨家河、东津渡口将成为历史,同时成为历史的还有两岸依靠轮渡的生活方式。《城南骑行》、《三桥的渡过》是近期作品。

    一起拿出来与朋友们共享,共享的还有两桥建成后襄阳人民的喜悦。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
发表于 2013-9-27 06:52:26 |显示全部楼层
075448n3os1lqzjsh3qc1q_jpg_thumb.jpg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
发表于 2013-9-27 06:53:03 |显示全部楼层

         1874年的樊城码头风情

          古青司马 胡一杨

    1874-1875 年,俄罗斯政府向**派出一支科学和贸易考察团,考察经由陆路进军**市场的新途径,调查贸易的增长前景,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立领事馆和工厂,并收集当时19 世纪清朝同治年间席卷**西部 多个地区的陕甘回民起义的相关信息。

    考察团共有九人,由俄国总参谋部中校尤利安·A·索斯诺夫斯基  带领,包括地质学家马图索夫斯基, 科学官员帕维尔·亚科夫里维奇·派亚塞特斯基  博士,考察团摄影师阿道夫·伊拉莫维奇·鲍耶尔斯基,汉语和俄罗斯语翻译,以及三名哥萨克士兵。考察团从圣彼得堡出发,取道蒙古的乌兰巴托、北京、天津,抵达上海,然后继续沿长江经丝绸之路穿过哈密绿洲、斋桑泊,最终回到俄罗斯。  

鲍耶尔斯基拍摄了大约 200 张照片。这些照片是研究**这一历史阶段的宝贵资源,其中大部分收录在这本相册中,后来成为巴西皇帝佩德罗二世  建立的特丽萨·克里斯蒂娜·玛丽亚藏品的一部分。最终佩德罗二世将其捐赠给了巴西国家图书馆。

    从照片所承载的信息看,自然古朴的沙土堤岸、二十几条木帆船位列其中,有商人、船工在装运货物,期间沿江点缀着几处民居。真实反映出一百四十年前樊城作为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重要地位。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4#
发表于 2013-9-27 06:53:23 |显示全部楼层
075710r1nclmn17lghn5p1_jpg_thumb.jpg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5#
发表于 2013-9-27 06:54:20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待续,谢谢回帖。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6#
发表于 2013-9-28 03:50:02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游襄江

    七月流火,酷暑难当。周末来临时,几个好友相约乘船到襄江放松一下。傍晚十分,依约来到小北门下的码头,汉东早已联系租好了船工老骆的游船。老骆有50开外,他原是渔业社的职工,个人买了一条游船,搞旅游观光客运,平时还顺带打点鱼。他身板结实,说起话来话音硬朗。由于常年在江面上劳作的缘由,脸庞有点黝黑。骆师傅熟练地发动马达,小船儿向东顺流缓缓而去。

    “你们看,船儿行在宽阔的江面上,这襄阳城的古朴、凝重,樊城的时尚、商业气息真是显露得一览无余啊!”平时有点斯文的汉东打开了话匣子。”

    “是啊,这司空见惯的景致,在江中看起来是就有不一样的地方。”

    “骆师傅,游船的生意咋样?”我问道。

    “收入好着呢!市里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商机呢!”

    “今年在河里游泳的人多吧?安全吧?”

“多着呢。我们救护队保护着他们呢。”

    我看到岸边的船民们拿着小网在水中捞寻着鱼虾,不时传来收获的喝彩声。岸边停泊的驳船上,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有的用江水擦试着裸露着上身,有的捧着一大碗面条什么的,蹲在甲板上大口大口地吃着。

    不一会儿,到了鱼梁洲大桥下。这时稀稀漓漓下起了小雨,我顿时感到暑意顿消,凉爽了许多。这时候,洲上已万家灯火,街灯映得鱼梁洲的幢幢高楼棱角分明,岸边不时传来休闲的人们的放歌声。两个小姑娘下船来到了长满青草的岸边追逐着。

    “你看,有小鱼,”小曼大叫一声。两个女孩欢呼雀跃拥到河边,用小手捧起鱼儿小虾,全然不顾身上落下的雨点。小曼的妈妈忙返回船舱,拿来玻璃瓶,把鱼、虾装进去。

    “好了好了,逮几条玩算了。”我喊道。孩子们哪能放过这么好玩的游戏,在他们眼里,暑假里,不是做作业,就是拉琴、写书法、打乒乓球,哪有这儿好玩、有趣!在这雨夜的鱼梁洲,孩子们终于找到了他们的童趣。

    我他们看到这和谐的场景,相视会心一笑。

    “骆师傅,今晚的饭我做算了。”

    “好啊!” 骆师傅走到船中,掀开仓板,端出来一瓷盆的白鱼条,一盘河虾,几个熟菜上来。   

    “这鱼虾都是江里产的,中午才捞上来,鲜着呢。”

    擅长烹饪的我动手摆弄起来,不一会儿的功夫,整条船上弥漫着浓浓的鱼香味,小曼竖起鼻子,贪婪地嗅着。这时,小船驶到了滨江码头,笼罩着绿色的灯影倒映在河面上,像串串明珠辉印在消暑的人儿脸上。情侣们依偎在石柱旁呢喃私语,老人们搀扶着在说着什么,风雨无阻的青年人在水中鱼跃。

    当菜做好后,我请骆师傅也来喝几杯。

    骆师傅推辞说:“不啦,我媳妇和姑娘做好饭在家等着我呢。”

喝着江水浸泡过的啤酒,那浸透肺腑的感觉是从没有过的。不一会儿,满满一盆鱼被蚕食鲸吞掉。小孩子们抢着将鱼汤倒进自己碗里,享受着残留的美味。我们边喝着啤酒边回忆起小时候在江中戏水的情景。体味着古诗“山寺钟鸣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渡喧”的意境。   

    不觉几个小时已过,众人都不想上岸,但想到盼船儿归的老骆妻儿,我们还是依依不舍地辞别了这迷人的江夜。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7#
发表于 2013-9-28 03:52:26 |显示全部楼层
157_500437_d8640b7903d7c84.jpg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8#
发表于 2013-9-28 03:52:45 |显示全部楼层
157_196165_7b6a233d5818ad7.jpg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9#
发表于 2013-9-28 03:54:02 |显示全部楼层

            静静的渡口

    穿城而过的汉江,使我们的城市迷人娇媚。渡口依附于江水而生,一个渡口,每天在承载运送人物流动的同时,肯定有许多的风物和怡情让人铭记而难以忘怀。杨家河渡口,自从我们偶尔与她相识,心里始终放不下她。于是,在一个瑟瑟秋日里,我们走到了她的身旁。

    过襄阳城南行数里,往东不久可见到汉江,离杨家河渡口也就不远了。只见仍是鸭头绿模样的汉江泛着阵阵波光,渡口的江面上停泊着数只等待过江的渡船。裸露的河床上白杨速生,芭茅漫无天际地疯长,岘山群峰像汉江的近邻,似乎随时要来拜访汉江。骑车的、坐拖拉机、或走来的人们匆匆赶到渡口,就为不错过离开渡口的机动船。

机渡3号船船老板李新昌在等客的间隙,靠坐在标有渡口标志的风雨亭子里歇息。老李今年56了,东津镇老营一社村农民。十年前开始摆渡营生。他介绍说,常年在杨家河渡口摆渡的机动船有十八只,每天天刚麻麻亮,半数的船只就开始奔波在庞公杨家河至东津老营宽阔的水面了。卖菜的、贩运农副产品、上学的、走亲戚的、做生意的一等人物早早地来到渡口等候过江。老李收起绳索,来到驾驶舱,熟练地发动马达,顺风从老营驶向对岸的杨家河,由于航面的深浅不一,在直航的同时,有时也要绕行,所以5海里左右的航行距离,得差不多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在江面上航行的船只中,大多数的船主是半条船的主人,也就是说他们大都是合伙购买船只来经营船运的。老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涉足水上营运的时候,已是第二代摆渡人了。老李摆渡的年收入是四五千元左右,每天等候摆渡的时候,兼干点农活,闲暇时候,也下网打鱼,客串一下渔翁的角色。现在,他干农活的收入远远在摆渡之上。据悉,杨家河渡口由杨家河村委会开发经营,为省级达标渡口,航行路线为杨家河至东津水域,年渡运量10万人次左右。

    在东津镇老营一社村党主任的带路下,我们在村里见到了年已80高龄的汪必寿老人。老汪说,他1970年到1982年在东津至杨家河的江面上从事摆渡。开始是木船摆渡,1976年以后机动船代替木船。在木船摆渡的时候,他的身份是老营一社村的社员,大队每月给每位船员发40元的工资,每位船员交给村里24元记工分,留16元作生活费。一般一只木船上可以乘坐10-20人,由两名船员操作,一人掌握木浆,一人负责撑蒿。每天天麻麻亮开始,一直到天色看不见为止,寒暑、风雨无阻。一般不夜航。遇到妇女生小孩的特殊情况下,破例夜航,因为当时上游还没修成六两河大桥,附近的村民家有了急事,除了摆渡过河以外,别无选择。当时,鹿门山风景区游客还不是很多,山里植被丰富,山林茂密,许多人坐船过江去鹿门山打柴。那种带帆的木船,船只态度永远是慢腾腾的,虽然在红火时候,汉江上千帆竞渡的场面也十分壮观。襄阳著名的田园诗人夫子孟浩然曾经描述过他们那个时代渡口的情形:“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潜不见 ,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 ,泛舟如昨日 。夕阳开返照 ,中坐兴非一 。南望鹿门山 ,归来恨如失 。”读起来朗朗上口,颇有意境。

    那年月,河道没有现在宽,过一次河需用半个小时左右,老汪的身份是单一的,不像李新昌那样,这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水运的繁忙和水上交通对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度。1976年,老汪所在的院岗公社开始着手机动船替代木船的工作。机动船毕竟速度快,减轻人力劳动,是一种时代进步的体现。老汪和他的老伙计刘发清、干娃、甘四等一道接受了运管部门的机动船驾驶学习培训后,正式转型为新一代的机动船船员。

    李新昌早在开始经营的前几年内收回了投资。那年代,毕竟从东津农村进襄阳城的人们,行水路走要比陆路行来得便捷,其他像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方式可供选择的少。据了解,常年在该水域经营的船家,身份都是对岸东津的,因为杨家河村民除了打理本份的农活外,其他选择的谋生致富还有很多。现阶段,汉江摆渡毕竟走过了她的黄金期,客源趋向合理和平稳,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因为捷报频传的公路建设成就让人们出行一天比一天方便。

    像杨家河渡口一样,在汉江襄樊段的老河口、茨河、下洲、刘集、王集等码头还有许多这样的渡口,每天在按部就班地忙碌着,发挥着它不可替代的运输作用。

    今天刚好有一农家娶儿媳妇,老李看到新人们的脸颊被江水吹开了喜悦。老李的嘴里咀嚼着新人递给的喜糖,分享着他们的幸福。两地通婚的习俗,因这渡口而变得延续下来。学成归来的游子返乡时,有的专门绕道到来到江边,再一次过躺江,想寻回儿时甜蜜的记忆。

    党主任介绍说,东津镇由于交通、公路等条件的制约,经济发展一直比较缓慢,种粮种菜运输成本高,农民朋友们迫切盼望有座桥梁的建立。有十里水路之遥的下游区域,崔家营这座现代化的水电项目正在崛起,同时伴有公路交通的功能的她,将改变部分水上交通的现状。据悉,另有市环形交通公路和高速公路将穿江而过,这将大大冲击老李们的营生。“汉江上建好几座桥的话,我们也欢迎,因为毕竟是件好事情,农民们通过公路致富的速度将大大地加快了。我们损失一点没有什么。大桥建好后,我们将选择新的职业”听到这些汉子们的一席话,我们深深地感到美丽的汉江赋予了他们豪爽的秉性和宽广的胸怀。

    我们匆匆辞别了老李,只见宽阔的河面更加宁静而美丽。汉江的落日辉映在我们的眼际,也辉映在江边等候最后一班摆渡的人们身上。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0-16
在线时间
10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7-10
精华
0
主题
21
帖子
290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0#
发表于 2013-9-28 03:56:19 |显示全部楼层
老船工汪必寿.JPG
退役老船工汪必寿夫妇和党主任合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