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7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春节| 大万世居浩逸风 春节祭祖美传承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最后登录
2021-3-29
在线时间
4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7-21
精华
3
主题
1044
帖子
1087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2 11:26:2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016年2月9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上午,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会长刘对现、副会长马庆芳、理事刘峻柏、副秘书长李群、彭广龙、会员纪永协、黄锦波、黄志、邓飞、张智勇、武学斌、**民俗摄影协会西部工作站站长王雪峰等一行来到在深圳市坪山新区客家村大万世居,采访这里的春节祭祖活动。






       大万牌楼后的大广场,牌楼外面的一对小麒麟在锣鼓声中向牌楼左右的石麒麟叩拜,然后分开左右沿月牙湖向大围屋大门走去,而一串大型鞭炮从大门口铺地置,在月亮湖分成左右,绕在湖边铁护栏上,直到大围屋前的左右旗杆顶端。第二段鞭炮则从大围屋门后铺到祠堂前的左右杆子上。因为,祭祀过程结束后,燃放长达500米的鞭炮,将是最后一个程序,震耳欲聋的鞭炮炮声伴随着浓烈的硝烟,形成祭祀大典最壮观的一道风景。







      麒麟进入大围屋大门后,即是祠堂广场,围屋南北两头是开阔的大天街,前面是一正方形广场,叫牌楼下,可容数百人围观舞狮、比武或筑台演戏,体现出客家大户人家的昔日生活。据说当年的几十围大盆菜就在这里开台,重大的集会也在这里举行。麒麟进到这里,大万百姓已经在广场前坐站一圈,观看这一对麒麟的精彩表演,直到麒麟进入祠堂,沿右廊檐下对所有祖宗挂像、物件、饰品一一叩拜。祠堂大厅的排桌上,早已被传统的祭祀食品对鸡、苹果、水酒等密密麻麻摆满。麒麟拜完祖宗牌位,即到供桌前向所摆祭品叩拜,直到回到大祠堂广场进行表演。








      穿过牌楼进入宗祠,灰塑的“端义公祠”四个大字十分醒目,这是围屋的核心地带,曾姓家族的先祖灵位即设在正前方。祠堂建筑格局为三进二天井二厢廊,三进分上、中、下厅,中厅是当年曾氏族长和元老们开会议事的地方。祠堂后隔一天街,“魁星楼”设在旁边,是围屋的最高点,称为“魁星点斗”。整座围屋形成“八阁走马楼、九天十八井”的格局,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间有小巷,纵横交错,井井有条,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各天井有地沟,与天街排水沟相通,排水沟有涵管,与围屋外的半月形大池塘相通,池塘有出水闸,排水极为方便。彰显出整个围屋布局的科学合理。










      祭祀祖先依照大万祖传祭祖仪式举行,由三位德高望重或辈分高的长者、族人代表等在祖先牌位的灵位前举行。讲话完毕即行叩拜大礼。凡是在供桌上摆有自家供品的主户家妇,都虔诚的站立在自家供品后,双手合十,弯腰鞠躬。等到仪式结束,大炮响完,她们即把自家的供品装在挑担内挑回享用。而后,又在自家燃放鞭炮,以示敬意,迎年贺春。









      大万世居为古堡式客家围龙屋建筑,是曾姓家族居住、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保留了客家人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民俗遗物和文化精粹。身临其中,体验客家人的生活习俗,让人感受到浓郁的客家文化氛围,领悟到这里的确是承载着一部客家近代史,是展现客家文化生动的活化石,对了解客家民族及其源流和民族迁徙史有重大价值。






      250多年来,大围屋曾居住着100多户人家,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遗存,是深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这里看到,围屋保存完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价值,不少陈旧的排屋正在翻新改造。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大万世居客家民俗文化博物馆。“大万世居”四个阳文大字赫然醒目。门上飞檐高挑,门额浮雕上的各式人物、飞禽花鸟雕画得栩栩如生。围屋有内、外两重围墙,外墙俗称大墙,用泥沙、石灰和大石夯建成,内外墙四角都有3层高的楼阁。这种城堡式“宝斗”形的建筑是客家人抵御外侵、防盗的实用主义建筑思想的体现,墙上古旧的枪眼,仿佛在向人们讲述客家人沧桑的历史。




      祭祖大典结束了,人们高兴的在祠堂前留影纪念,主妇们则兴高采烈的挑着自己亲手烹饪的美味挑担走出大门,她们挑回对祖先的敬慕,挑回对老人的孝道,挑回家人的幸福与喜悦,挑回了对客家文化遗产的信仰与传承、







      大围屋外的新居村子里,不时传来震耳的鞭炮声,预示着族人新年的开始与对美好生活的企望。祝愿大围屋的父老乡亲,阖家幸福,健康长寿,猴年大吉!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2016年2月9日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