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强家角桥 南通长宁区万航渡路北通普陀区光复西路的人行桥。 苏州河流经周家渡(现古北路桥)成S形到强家角桥,南岸西侧过去是强家角村。同时南岸的万航渡路在此南折与长宁路相接,这一地块就成近似三角形状,所以又称三角场。“强家角”、“三角场”这二个地名沿用至今。北岸至华东师范大学地名至今还称“渡口”。现在居委会名称就叫渡口居民委员会。 强家角桥是由小木船渡口演变而来的。早在清道光七年(1827年)南岸强家角村富裕人士为了便于开垦开发苏州北岸相对比较低价的土地,捐资建造强家角渡口,设施相当简陋,两岸设木质牵引大转盘,人力用绳索牵引拉动木船过河。虽很落后又影响过往船只安全通行,但比原用小船驳运方便了些。1937年日本侵略**上海沦陷,人工拉船渡口就从此停运8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为燃煤小火轮渡船。建国后强家角轮渡逐步纳入市轮渡公司统一管理。1962年改造为铁壳电动轮渡船。每天从早晨5点到晚上11点每7分钟来回一次。 1997年12月16日市有关部门投资375万元建设的强家角人行桥建成通行,强家角渡从此撤销。成为苏州河上原7个轮渡中最后一个撤渡载入历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