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2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漫谈建筑摄影 [复制链接]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8-8
精华
0
主题
12
帖子
6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2-16 21:11:00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二、建筑的透视“失真”和常用的控制方法 1、建筑的透视“失真” 建筑师或画家一般采用一点、两点或三点的透视原理绘制建筑透视图,其中一点和两点的透视原理使用广泛,因为绘制者不但可以在画面上任意的高度设定视平线的高低,而且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如建筑的墙体和柱子)在画面中仍保持垂直。但在用三点透视原理绘图时,原本垂直地面的线却会向上汇聚(即向第三个消失点消失),构图时稍不留神就会使建筑产生一种倾斜、不稳定的感觉,特别是在表现群体透视时,因而一般很少被采用。 摄影是通过相机来表现三维空间的透视关系,有别于绘画的透视原理。当摄影师用普通相机取景时,只有当相机保持水平,建筑的垂直线才会在照片中保持垂直,其透视关系才会有绘画中的一点或二点的透视效果。这就限制了用普通相机拍摄建筑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时,画面下半部的地面往往会显得过多,而建筑的顶部又无法被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向上仰拍,虽然建筑的顶部被摄进了画面,但原本垂直地面的线条确会向上汇聚,形成绘画中的三点透视效果,摄影中把它俗称为“透视失真”。在接受以建筑为拍摄对象的照片时,除对于那类刻意用倾斜线来表达视觉的冲击或追求戏剧性构图的作品外,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接受绘画中一点或二点透视的效果,即建筑在照片中仍保持垂直,因为这是常人看待建筑、看待世界最常用的视角。 2、控制建筑透视“失真”的常用方法 保持相机水平 相机在保持水平时,画面中的建筑不会产生透视失真的现象。但随着城市高楼大厦越建越高,楼宇的相对间距也越来越窄,建筑的外部环境又不甚理想,仅仅使用普通相机保持水平在地面拍摄高层建筑,在技术上就会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可换上一支视角更广的镜头。在第一次成像的画面中,建筑前面的地面肯定显得过大,但在印放的过程中可以把多余的地面部分裁剪掉,使建筑在画面中的位置得到重新安排。这种裁剪画面的代价是损失了底片的有效面积。 提高拍摄点高度 在拍摄高层建筑时,把拍摄点选在附近的多层建筑的楼顶或高层建筑的裙楼屋顶上可避免被摄建筑在画面中产生透视失真。但拍摄点也不能选得太高,以免在平视取景时拍摄不到建筑的底部,或向下俯拍而使建筑中原本垂直地面的直线向下倾斜汇聚,产生反向的透视失真。 使用透视调整相机或透视调整镜头 相对普通相机而言,透视调整相机的主要特点是其镜头与安装胶片的后背能通过软性联接体(如皮腔)进行位移或扭转来改变影像的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有了这项透视调整功能,摄影师在取景构图时就可以调整摄影镜头光轴与胶片平面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在镜头的焦距能拍到完整建筑的前提下把建筑的顶部(地面拍摄)或底部(高处拍摄)按构图需要移到画面中合适的位置,而建筑的垂直线在照片中能始终保持垂直,从而避免了用普通相机仰视或俯瞰而形成垂直线倾斜的透视失真现象。 透视调整镜头的工作原理与透视调整相机类似,但这种透视调整是在镜头的内部进行,即透视调整前镜头光学系统的主光轴与画面的中心同轴(此时视作普通镜头),当摄影师按构图需要进行移动调整时就变成不同轴(即透视调整),把这种可透视调整的镜头安装在普通相机上就成了一台简易但十分有效的“透视调整相机”。如果说透视调整相机的特点是可以在一群不同焦距的镜头中挑选合适的镜头安装在可透视调整的机身上,实现对影像透视效果和清晰度范围的全面控制,那么使用透视调整镜头的特点就是可以把它安装在普通的相机机身上,实现与其它普通镜头共享统一的机身。 三、合理配置摄影器材 就器材而言,建筑摄影与其它摄影的一个很大区别在于器材应该能对照片中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校正。目前,在众多品牌的35mm、120相机的生产厂家中,已有相当部分都开发生产了能对照片中的透视失真现象予以校正的透视调整镜头或透视调整相机。 1、透视调整相机的透视调整性能 平移量 即镜头的像平面中心相对胶片平面中心所作移位的几何量,以毫米计,它是反映相机透视调整性能的最基本数据。对于同一片幅的相机,平移量越大则相机的透视调整性能就越好。但对于不同片幅的相机,就不能用单一的平移量来比较它们的透视调整性能。 平移量与片幅尺寸的比值 比值越大透视调整效果也就越佳。对于不同片幅的相机,由于底片尺寸不同,判断它们的透视调整性能时就不能单看该机的平移量,还应看看它们的比值。一般而言,任何片幅的相机,当其比值达到0.46(参照尼柯尔PC28透镜调整镜头横拍时的比值)时就应该能满足各种场合的建筑摄影。按此值推算,不同片幅相机的平移量应为:(见图15表格) 镜头的像角 普通相机镜头光学系统的光轴与胶片画面中心轴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镜头的基准像场可按胶片画面的对角线尺寸设计。但对透视调整相机来说,镜头的基准像场必须比胶片画面的对角线尺寸大得多,否则在透视调整时胶片的画面就会移到镜头的基准像场以外。因此,透视调整相机的镜头需要有一个大像角来与相机的透视调整量相匹配,这对能否有效发挥机身的透视调整功能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在透视调整相机所配套的镜头群中一定有与机身平移量完全匹配的镜头。 2、透视调整相机简介 35mm相机及其透视调整镜头 如果对胶片的片幅没有刻意的要求,配有透视调整镜头的35mm单反相机应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但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操作简易,而且一般都拥有可互换的、丰富的镜头群。目前尼康、佳能、徕卡、美能达等相机厂均生产透视调整镜头,如佳能相机的TS-E 24mm、45mm和90mm透视调整镜头,徕卡R系列相机的28mm透视调整镜头,美能达相机的35mm透视调整镜头,尼康相机的28mm、35mm 和 85mm透视调整镜头。 120型透视调整相机 这种相机是指通过曝光窗处磨砂玻璃屏取景的相机,对影像可作透视控制调整,镜头和胶片后背均可更换。120型透视调整相机的吸引力在于它具有散页片型相机的大部分基本功能而又可以在日光下方便更换120胶卷,同时在价格、体积、重量、可操作性,以及胶片的后期制作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散页片型相机,因而在建筑摄影中应用十分广泛。骑士VH-R 69、Arca-Swiss F69、Plaubel 69W proshift、林哈夫 Super Technika23以及哈苏FlexBody和ArcBody等机型都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120型透视调整相机。 散页片型相机 散页片型相机是指那些能拍摄4×5英寸、5×7英寸、8×10英寸胶片的相机,其中4×5英寸是使用最广泛的机型。尽管该类相机体积大、重量重、携带不方便,操作复杂,每次拍摄又都使用散装页片,但大底片能获得颗粒细腻、质感真实的效果,并能通过调节镜头板和后背的仰俯、平移、升降来控制影像的景深和全方位的透视校正,因而在建筑摄影(特别是商业摄影)中仍占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散页片型相机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便携式(折合型)和单轨式。前者镜头板的升降和仰俯摆动虽不如后者的幅度大,但因其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方便。林哈夫Technika 45、骑士(Horseman)45FA是便携式的代表,而瑞士仙哪(Sinar)、荷兰金宝(Cambo)45SF和骑士LX机型则是单轨式的代表。(编者注:关于大片幅相机摄影可参考本刊2001年第10期的“大片幅摄影”专题) 四、建筑的视觉要素和光对其影响 1、建筑的视觉要素 建筑的形体、线条、尺度比例、质感和色彩是建筑摄影中视觉要素的主要成分。在大多数情况下,上述要素并不是以相同的地位在画面上同时出现,特别是当摄影师需要突出表现建筑的某一特征时更是如此。在画面中需要重点突出那些视觉要素取决于照片的用途,也取决于摄影师的创作意图和创作风格。 形体 它能让人感觉出建筑空间的深度,感受到三维空间的真实世界。当用平面形式的照片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建筑时,其表现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将有赖于运用视觉透视和利用阴影来提高建筑的空间感。 轮廓 建筑是三维空间的形体,但在人的视觉中又常常会以二维空间的形状出现,其最典型、最单纯的形状就是轮廓剪影。当建筑处在背光面时,光线从建筑的背面射来,在强光的烘托下,轮廓剪影成了建筑的主要视觉要素,而空间、质感、色彩等等其它要素统统都被隐没在阴影之中。拍摄时要善于运用各种视角、光影,把富有表现力的建筑轮廓加以利用和强调,使其能简洁、清晰、鲜明地表现出建筑的视觉形象。 线条 线条在建筑的视觉要素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建筑摄影中,线条的概念常常不是在被摄体上直接以“线条”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构件的外形特征在画面上显示出来,如建筑的柱子、墙体、屋顶、楼梯、栏杆等等构件在照片上都可能会以各种线条的形式出现。 尺度比例 建筑有其自身的几何尺寸,建筑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比例把无论有多么高大或矮小的建筑都画在统一规格的图纸上,读者可以通过比例来计算出建筑的实际尺寸。摄影则不同,建筑的尺寸并未也不可能在照片的画面中标注出来,读者主要通过对比来感觉建筑的大小。因此,拍摄时应注意主体建筑与周围相邻建筑、与尺寸相对固定的参照物的尺度对比关系,以使读者对建筑的尺度能有一个正确的了解。 质感 主要指被摄建筑的表面材料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质感的基础是把被摄体表现得十分逼真,使读者能从照片上真实地感受到材料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是坚硬的还是柔软的,是密实的还是疏松的。 色彩 它是构成彩色摄影作品的要素之一。不同的色彩构成作品的色调,而色调是构成景物形象的基本要素,在视觉要素中同样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光对建筑视觉要素的影响 了解光对建筑视觉要素的影响会有助于更好地用二维平面的照片来表现三维空间的建筑。光能直接影响建筑的空间形体、尺度比例、质感色彩的表现,并能直接影响画面的真实性和艺术性。光对上述方面的表现既能强化,也能削弱,甚至消除。一般来说,光对物体视觉影响的要素主要包括光的方向、光的品质和光的色彩。 光的方向 它指光源相对被摄建筑的方位。由于建筑的位置是固定的、因而光的方向对建筑摄影而言就显得十分重要。在不同方向的光源的作用下,建筑会产生不同的阴影效果。摄影中的光源可来自各个方向,而每一个方向的光都会影响到建筑的外部特征。就户外建筑摄影而言,光源主要指太阳,光的方向主要分为正面光、侧向光、逆光、顶光和漫射光。 光的品质 主要指光的强烈和柔化程度。晴天的阳光十分强烈,方向感强。在直射光照射下的建筑色彩浓艳,并能产生浓重的阴影,强化了建筑的立体感。直射光产生的阴影位置会随太阳与被摄建筑的相对位置的改变而移动,或者随拍摄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使用直射光表现的建筑显得简洁、粗犷,但往往不够细腻,尤其是处在阴影中的细部节点。经过反射产生的散射光(如阴天的光线)比较柔和,通常无明确的方向感,照射在建筑上也几乎没有阴影,立体感较差,但被摄体确会表现得十分细腻自然,拍摄时也不用考虑光照角度对画面的影响。 光的色彩 光的色彩取决于光线的光谱成分,即光的波长。阳光是由波长为400~700毫微米的连续光波混合而成。阳光的色彩会随着时间、气候、季节、纬度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人对景物的色彩感觉也随之而变。如在太阳刚刚升起时大气中含有很厚的雾气,而在夕阳西下时大气中又含有较多的尘埃,因而在清晨和傍晚,穿透大气层的光波中红橙光波较多,使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具有独特的色彩。 五、提高影像的清晰度 一幅以建筑为拍摄题材的作品,如果建筑主体被表现得模模糊糊,没有足够的清晰度,那么无论它的构图有多么创意,用光是如何讲究,视觉有多么的冲击,也只能是一幅现代创意派或其它流派的作品,而不能成为一幅专业水准的建筑摄影作品。 就拍摄静态的建筑而言,下列措施将会有效地提高照片的影像清晰度: 1、精确调焦、控制景深。由于建筑专业的读者一般都要求照片能有全面清晰的影像,而摄影的拍摄对象又是如此庞大,因而一般都采用缩小光圈、加大景深的办法来提高影像的清晰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它仅需要画面中获得局部清晰的摄影相比,建筑摄影的景深控制就显得简单得多。在拍摄空间层次复杂、前后距离拉得较开的建筑,如何选择最佳调焦物平面是精确调焦的首要问题。 2、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获取影像高清晰度的基础是首先要拍摄出一张分辨率极高的底片,而镜头的分辨率在其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底片(反转片)需要被制作成大型广告灯箱片时,使用高分辨率的镜头就显得更为重要。 3、使用感光度低的胶片。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直接与底片的感光度有关,而影像的清晰度又受底片的清晰度和颗粒度的影响。一般来说,感光度低的胶片颗粒细腻,感光度高的胶片颗粒较粗。使用低感光度底片时快门时间将会相对延长。 4、使用三脚架拍摄。对于需要经常运用小光圈(长快门时间)来提高影像清晰度的建筑摄影不宜采用手持拍摄,而防止相机震动的最有效措施是将相机固定在稳固的三脚架上拍摄。 5、使用大片幅胶片。镜头和胶片的分辨率相同时,底片的尺寸大小直接影响用此底片所制成的照片的清晰度,放大倍率越高,影响也就越明显。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上述各种提高影像清晰度的措施中,使用大片幅胶片是所有需要采取的措施中慎之又慎的措施。因为大片幅胶片需要使用散页片型相机,与具有透视调整功能的中、小片幅相机相比,虽然会因为片幅的加大而提高了影像的清晰度,但散页片型相机的装片、取景、调焦、拍摄都远比中、小片幅的相机复杂,而且体积大、重量重,不利于轻装携带拍摄建筑。当然,对于商业化的建筑摄影而言,由于不同片幅的底片卖价差距极大,上面提到的散页片型相机的种种不利因素,与价位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6、运用沙依姆弗勒(Scheimflug)定律。其含义是当被摄体主平面、镜头板平面、胶片平面被调至三个平面的延长面相交于一线时,被摄体主平面上的任何一点都能在底片上结成清晰的影像,再加上适当地缩小光圈就可获得极限景深。该定律不但在广告摄影中使用频繁,在建筑摄影中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使用沙依姆弗勒定律的实际意义在于无论使用多大光圈,影像均可获得全面清晰,这对于因控制快门时间而不得不采用大光圈时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但沙依姆弗勒定律只适用于被摄体的一个面在影像上得到全面清晰,不管这个平面是垂直的还是水平的,或者是倾斜方向的,而对于要同时提高被摄体多个面的影像清晰度,则还需要缩小光圈来加以配合。反之,利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则可以使处在同一平面的被摄体一部分实、一部分虚,这只有使用了透视调整相机并应用反沙依姆弗勒定律才能出现这种效果。 在拍摄现代城市建筑时还可以多留意一下玻璃幕墙对光的反射,也许会发现很多的创作机会。幕墙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色彩差异很大,黄昏时更是变幻莫测,拍摄时要善于观察,尽可能把幕墙上的金色、银色等反射光利用起来,表现这种光影给建筑带来的神采。幕墙的反射还常常会产生非常有趣的变形,使反射的建筑物缺少真实性,拍摄时应使幕墙(即主体建筑)处在阴影中,而幕墙所反射的建筑处在受光面,这样会有明快的光影效果。
★★★拍砖就拍砖,谁怕谁呀,我是摄影狂,我怕谁★★★

Rank: 2

最后登录
2012-4-26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2-12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3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
发表于 2005-12-16 21:22:00 |只看该作者
看后让人耳目一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