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797|回复: 3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Artist】上帝的眼睛——古斯基 [复制链接]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9-8 02:05:48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Artist】上帝的眼睛——古斯基


2011年,德国最著名摄影师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Andreas Gursky)的作品《莱茵河2》(Rhein II)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430万美元的天价,而这并不是古尔斯基第一次创造摄影作品价格的最高纪录。2007年,古尔斯基的《99美分》曾经以334万美元成交,成为全球身价最高的摄影作品。

现年59岁的古尔斯基喜欢以全球化和现代生活为主题,以大尺寸、全景式大场面来呈现高科技、规模化、快节奏的后现代文明世界景观,他被称为“摄影领域的波普大师”。

0CA6FBAIN.jpg (79.5 KB, 下载次数: 23)

0CA6FBAIN.jpg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2
帖子
214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8#
发表于 2015-2-1 00:16:5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提供分享!!谢谢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6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59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7#
发表于 2015-1-28 00:43:22 |只看该作者
精品PP不少,有需要的啊,收藏了,感谢分享!

Rank: 7Rank: 7Rank: 7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3
精华
0
主题
14
帖子
486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6#
发表于 2014-11-18 01:53:16 |只看该作者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7-4
在线时间
1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3
精华
0
主题
0
帖子
257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5#
发表于 2014-9-12 02:07:29 |只看该作者

Rank: 1

最后登录
2014-9-21
在线时间
12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6-11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51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4#
发表于 2014-9-11 11:35:39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片辛苦了,谢谢楼主分享!

Rank: 8Rank: 8

最后登录
2020-6-25
在线时间
59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14
精华
0
主题
447
帖子
1103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3#
发表于 2014-9-8 12:48:34 |只看该作者
祝中秋佳节快乐如意!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2#
发表于 2014-9-8 02:06:52 |只看该作者
本贴由系统在  2014-09-08 02:06:20  生成:

古尔斯基的代表作《莱茵河II》看起来像一幅震撼的油画,这有赖于古尔斯基对照片进行的大胆的技术处理。《莱茵河II》描绘了流经杜塞尔多夫的莱茵河两岸的风貌。在画面上,莱茵河的一段笔笔直的河道,从精心建造的青草覆盖的弧形堤岸旁流淌而过,天空阴郁沉闷,照片看上去既真实又虚假,画中场景从自然世界游离而出,构成规则的几何图形,就如同巴尼特·纽曼(Barnett Newman )的抽象画那样带有图像性。这是一条完全没有轮廓的河流,小路、草地、河岸、流水和灰色的天空形成了几乎完美的水平结构。通过数字手段,古尔斯基小心抹去了所有他认为破坏画面整体感的元素——河边的遛狗者、骑自行车的人、一座座厂房,直到画面“具备了充足的萧条感”。
0CAZST9U0.jpg

在一次采访中,古尔斯基称《莱茵河II》是他最喜爱的一幅作品。“这幅作品通过最少的手段表现了许多内涵。对我来说,它是一幅有关人生的意义和事物本质的寓言画。”2011年11月,《莱茵河II》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拍出430万美元的高价,古尔斯基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最贵摄影师”的头衔。有评论称,未来这一价格被其他摄影师的作品超越的可能性很小。

杰里米.吉尔伯特-罗尔夫(Jeremy Gilbert-Rolfe)的文章这样描述《莱茵河II》:“特别是由于其作为机器的身份,摄影媒介已经被看作是对手工绘画无可否认的人文主义含义的质疑。” 尽管古尔斯基的处理就象他的相机一样,只是履行对图像的职责。摄影被假定是及时地捕捉特定时刻的特殊地点,而古尔斯基的方法随意地改变了这个地点,也改变了这个时刻。对比纪实的自然摄影和艺术家创造的图像,古尔斯基似乎更象一个画家而不是摄影家。可变的摄影是后现代世界里出现的一种后现代工具。

古斯基常常将他的工作方式和画家进行对照,其中的一个原因,也是和他所使用的大画幅照相机相关。同时合成的方式也强化了这样一种画意的效果。于是他的作品和贝歇夫妻所构成的多幅作品独立组合的方式形成了差异——尽管他们同样使用大画幅相机。同样是德国日耳曼的血统,贝歇夫妇坚持他们纪实的摄影文本,只是更为强调他们的主观的视点而已——他们始终在纯摄影和主观的个性之间进退维谷。而作为这一流派的后来者,包括托马斯·鲁夫和古斯基,更是将这样一种进退两难的困境推向了极限。
毫无疑问,如此极致的冒险应该都是摄影家整个思考空间的一个组成部分,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抽象回归我们生活的一种可能。比如仅仅依赖光线构成的《巴西利亚,汇聚的房间》(1994),以及《巴黎,PCF》(2003)则可以证明是一种更高等级的抽象。这些影像主要就是关注技术构成统治空间的宏大。尽管也有一些极简主义的动机如《普拉达》(1997),但是也可以看成是拜物主义的一种隐喻——我们看到了名牌展示架上的空空如也。
古尔斯基从贝歇夫妇的类型学空间出发,对全球进行一次空前的诊断。他的目标如他所言,进入“生活的百科全书”。也许从这一意义上看,他不仅是贝彻夫妇的延伸,也是奥古斯特·桑德的推进。这些悠久的德国传统,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而且,他的探索还在继续,这也就是他能够成为当代艺术家典范的理由所在。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1#
发表于 2014-9-8 02:06:51 |只看该作者
本贴由系统在  2014-09-08 02:06:20  生成:

0CAZP8NO5.jpg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2
精华
0
主题
1
帖子
4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0#
发表于 2014-9-8 02:06:50 |只看该作者
本贴由系统在  2014-09-08 02:06:20  生成:

有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带有对现代社会和全球化的批判观点,但古尔斯基反驳说:“我更希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词汇来理解我们的世界……不时会有人批判地去看我的作品,像《99美分》,不过,作品是什么,仰赖你怎么解读。 "

观看自然界中一个无边无际的客体,令人愉快的恐惧充满了内心,这是我们对崇高的反应。我们还可以在结构建造,尤其是在建筑学中看到相同的效果,“眼睛无法察觉许多事物的边界,它们似乎是无限的,它们产生了几乎真的是那样的效果”,伯克将之定义为“人造无穷大”。一种由演替产生的效果,一个重复的序列。例如,在圆形大厅里“你将无法固定一个边界,你向任何一个方向转,相同的事物连续出现,想象无法停止。” 在古尔斯基的作品《上海/Shanghai(2000)》里正好是这样的:建筑中重复出现的黄色部份和环状的结构使这个建筑物显得无限大并自我封闭,即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这个建筑显示出了自身的旋转动态。
0CAY5S7C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