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简单就是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1#
发表于 2008-9-20 17:12:00 |只看该作者

十一、陆绩怀橘遗亲

  陆绩,字公纪,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出身官宦世家,从小深懂忠义孝悌之道。六岁时随父赴九江见袁术。袁术用红橘招待他,他随手拿了几个装在怀里。辞别弯腰作揖时,红橘从怀中滚落在地,袁术笑他:“你是我的贵客,怎么还偷柑橘呢?”陆绩答道:“我是想拿回去给母亲尝个新鲜。”袁术听后深感他将来定是不同凡响的人物。“陆绩怀橘遗亲”的事迹广为流传。

原文: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20 17:13:46编辑过]

WGxG7jj9.jpg (151.06 KB, 下载次数: 57)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WGxG7jj9.jpg (200.25 KB, 下载次数: 51)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2#
发表于 2008-9-20 17:15:00 |只看该作者

十二、郭巨为母埋儿

  郭巨,汉朝河南林县人。非常孝顺,因家庭贫困,儿子又特别能吃,郭巨的母亲痛爱孙子,常把自己的饭给孙儿吃。看着母亲快被饿死的样子,郭巨和妻子商量后决定忍痛把儿子埋掉,节食奉母。郭巨挖坑三尺,忽见黄金百两,上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能夺,民不得取。”夫妻高高兴兴地返家孝母。郭巨孝母之心感动天地,然而埋儿之举不宜效法。

原文: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二十四孝图(黑白板)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3#
发表于 2008-9-20 17:16:00 |只看该作者

十三、黄香扇枕温席

   黄香,字文强,汉代江夏人,从小对父母孝顺。九岁时,母亲去世,哀痛至极,为母守孝三年。夏季天气炎热,其父因思念其母无法入睡,他就用扇子扇凉枕席。冬季天气寒,他先用身体暖热被褥,才让父亲上床休息。“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就世代流传下来。

原文: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 
  诗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4#
发表于 2008-9-20 17:21:00 |只看该作者

十四、蔡顺拾椹供母

  蔡顺,字君仲,汉代汝南人。少年丧父,对母极孝。时遇王莽之乱,年岁饥荒,粮食缺乏。蔡顺拾桑椹充饥,并以不同的容器分装。一队赤眉军经过,问他,他说:“黑甜的给母亲,青的给自己吃。”赤眉军称赞其孝顺,赠牛脚一条,白米二斗,让他带回家供养母亲。

原文: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5#
发表于 2008-9-20 17:22:00 |只看该作者

十五、涌泉跃鲤奉亲

  后汉姜诗,妻子庞氏,夫妻奉母至孝。姜母喜欢饮用沱江水,又好食鲤鱼。夫妻常烹鱼奉母。为了让母亲喝到沱江水,庞氏演常去离家六七里远的江边挑水。一日,宅旁忽然涌出泉水,其味如江水,并且每日跳出两尾鲤鱼,,夫妻就常常做美味给母亲吃。这是他们感动上天的缘故。

原文: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鱼脍。夫妇常作之。召邻。母。供食之。后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时取以供母。有诗为颂。 
  诗曰舍侧甘泉出。朝朝双鲤鱼。子能恒孝母。妇亦孝其姑。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6#
发表于 2008-9-20 17:23:00 |只看该作者

十六、王裒闻雷泣墓

  王裒,字伟元,西晋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对双亲很孝顺。母亲生前怕听雷声。每逢雷电交加的时候,他便跪到父母墓前,哭着说:“娘,儿子王裒在这里,您老人家千万别害怕。”他终生都这样做,其孝心真诚可以想见。

原文: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墓所跪拜。 
  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有诗为颂。 
  诗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7#
发表于 2008-9-20 17:24:00 |只看该作者

十七、乳姑奉亲不怠

   唐夫人,非常孝顺,待婆婆极好。她的婆婆长孙夫人老了,牙齿脱落,不能咀嚼食物,她就用自己的奶喂婆婆,并熬些汤粥给婆婆吃。婆婆病了,唐夫人更是衣不解带,日夜侍候在婆婆身边,煎汤喂药,小心看护,婆婆感动地说:“我没什么能报答你的,但愿你的儿子、媳妇都会象你一样孝顺。

原文:唐。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8#
发表于 2008-9-20 17:25:00 |只看该作者

十八、王祥卧冰

   王祥,字休征,晋代琅砑临沂(今山东费山东)人。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对他不好,他仍很孝顺。有一年冬天,朱氏病了想吃鱼,他来到冰河上解开衣服,裸出胸膛,趴在冰上,用体温将冰融化,这时,从冰面的缺陷口处跳出两条红色的大鲤鱼,王祥将鱼带回家为继母做了可口的鱼汤。朱氏感动了,从此,一家人和睦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原文: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19#
发表于 2008-9-20 17:26:00 |只看该作者

十九、吴猛恣蚊

  吴猛,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年仅8岁,因家贫穷,买不起蚊帐,夏天夜间蚊了极多,打不完,赶不走,而父亲又怕烟熏,年幼的吴猛,实在没有办法了,突然他想:如果蚊子吃饱了就不会叮咬父亲了。于是,他每晚都赤裸着上身,在父亲的旁边,任蚊子叮咬自己。吴猛的孝心感动了天下,孝名千古流传。

原文: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潜肤。恣取膏。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Rank: 6Rank: 6

最后登录
2024-5-24
在线时间
52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18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178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0#
发表于 2008-9-20 17:27:00 |只看该作者

二十、打虎救父

  杨香,晋朝杨丰的女儿,十四岁那年,随父去田间收割稻子,突然一头斑斓猛虎跃出,将其父扑倒在地。杨香听到父亲的叫声,一个箭步跨上前,跃上虎背抡起拳头,对着虎头砸下去,后又将老虎的嘴按在坑里。老虎因无法呼吸,倒地而死。杨香不畏猛虎,“打虎救父”的故事成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原文: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