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85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走在地上的圣人”——24年菩萨行,500个流浪汉的华人妈妈   [复制链接]

Rank: 4

最后登录
2015-8-3
在线时间
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6-30
精华
0
主题
159
帖子
1699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9 04:02: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菩萨在人间】关惠群:“行走在地上的圣人”——24年菩萨行,500个流浪汉的华人妈妈【菩萨在人间】500个流浪汉的华人妈妈 关惠群:24年照顾城市流浪汉,获美“总统公民奖章”  

2011年07月27日 来源: **青年报

  24年来,她日复一日地照顾流浪汉,从最初的4个人到如今的500个人。她每天给500人做饭,帮他们建澡堂,为死去的人送葬。她说,做这些,都是因为自己童年有流浪的经历,饱尝饥饿的滋味。为此,她获得了美国总统奥巴马颁发的“总统公民奖章”——

  当关惠群从美国总统奥巴马手中接过“总统公民奖章”时,她努力掩饰着自己的激动,反复告诉自己:“他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这一幕,发生在2010年8月4日。在此之前,这个50岁左右的美籍华人女子,从未想过自己会与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影星伊丽莎白·泰勒、拳王阿里这些曾获同一奖章的公众人物相提并论。

  生于广东的她,从未上过学,用中文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宣读获奖原因时,奥巴马用两三句话便概括了她做的所有事情——24年来,日复一日地照顾美国加州尤里卡小城的流浪汉。

  “这不是我的职业,我没有规划,只是慢慢地越做越多。”关惠群用乡音浓重的广东话,在电话里对**青年报记者说。

  美国时间6月20日凌晨3点半,关惠群像往常一样起床,开始煮咖啡,做蛋糕。她自家的厨房里,安放着两个分别可做100个小蛋糕的大焗炉和5个分别可做100杯咖啡的商用咖啡机。凭着这些,她一个人操持500个流浪汉的早饭。

  她熟悉这厨房里的每一道工序。24年前,她便开始这么做,不过那时轻松多了,她照顾的只是在报废汽车里蜗居的一家四口。随着她认识的流浪汉越来越多,她起床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最忙的时候,她凌晨两点便起身做早餐,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

  早上7点,她准时启动自己的专业送餐车,开往11个分布在不同区域的流浪汉聚集点。过去多年来,她在一次次户外探访中逐渐发现了这些生活在桥底下、铁轨旁、树丛里的人们。

  这些人早已习惯关惠群的送餐时间,餐车还没抵达,长队已经排了起来。为了节省时间,她在一些地点把早餐集中给相熟的流浪汉“小头目”,就匆匆离开,只有在精神病患者相对集中的地方,她要呆上半个小时,“亲眼看着他们吃完”。

  可在那些被当地政-府视为“非法”的聚集点,流浪汉只能在隐蔽的树丛里等待着。关惠群抱起一堆蛋糕,提着沉重的咖啡壶走上半英里的路,进入树丛。

  走不了多久,她多年的腿痛病就可能犯。实在走不动时,她只能等待流浪汉前来接应。

  杰西便是常来帮忙提咖啡壶的流浪汉之一。过去7年间,杰西曾在山头野宿,睡过大街的角落,也在树林里搭过帐篷,但他的早餐几乎一直是关惠群送来的咖啡与甜点。这个41岁的白人有时也纳闷,关惠群怎么能够一直坚持。

  “我只是不忍心看到别人肚子饿,一看到就难受。”关惠群这样解释。

  “肚子饿”几乎是这个女人童年记忆的全部。1959年,她出生于广东开平,父母都是当地的医生。在“文革”中,这个原本富裕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正值入学年龄的关惠群成了流浪儿。食不果腹的她终日在垃圾堆里找吃的,有时甚至必须“和狗抢吃的”。

  流落街头4年后,关惠群由亲戚带着偷渡到香港,不久移民美国。后来,她认识了如今的丈夫。婚后,丈夫在加州州立洪堡大学物理系执教,关惠群也随之定居大学附近的尤里卡市。

  可直到当上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关惠群仍然没有摆脱儿时的阴影。她常年在家里囤积大量食物,包括数百磅大米,做的饭菜也常常超量。她总是担心“吃的不够”。

  大儿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在儿子学校当兼职体育助教的她发现,与儿子同班的一个白人小女孩整天追着她的儿子要吃的。她后来才明白,小女孩的父亲原来是洗车工,现在失业了,一家人的经济陷入困境。他们饿着肚子,又交不起房租,一家四口的家就是一辆破旧的小轿车。

  “她就像小时候的我。”关惠群说,从那时起,她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家里的食物送到小女孩的家中。每逢感恩节与圣诞节,她就在家里烧好一顿饭菜,带上自家的陶瓷碗碟,来到小轿车里,与他们一家共进晚餐。

  可慢慢地,她所关心的,不再仅仅是食物:

       看到小轿车的沙发发霉发臭,她拿来家中多余的床单把它盖上;

       发现小女孩的妹妹整天尿裤子,她带来了尿片;

       她还为小女孩的父亲介绍了一份麦当劳的工作。

  如今,20多年过去了,关惠群把自己为小女孩一家所做的事情,扩展到尤里卡市500多个流浪汉的身上,其中,年纪最小的是3个月大的婴儿,最年长的是82岁的老人——关惠群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

  6月20日这一天,就在送早餐的路上,她还琢磨着何时带一个怀孕的流浪女人去医院做检查,何时送一个想读大学的流浪青年去见社工,以及怎么帮助一个离家出走的年轻人回家。

  起初,她只想着不要让别人挨饿,但如今,关惠群还盼望这些无家可归的人能够“拥有尊严,重新回到社-会”。

  对这些流浪的人而言,尊严的起点或许只是洗一次澡。去年年初,关惠群出资2500美元,与一个慈善组织合作建了一个澡堂。每一天,约有60个流浪汉来到这个建有3间浴室的澡堂,免费享用20分钟的沐浴。

  6月20日早上9点,送完早餐的关惠群又赶到澡堂,为陆续到达的流浪汉做登记,并一再督促他们不要忘记“刷舌头”。因为长期酗酒或吸毒,许多流浪汉已经失去味觉,关惠群则误打误撞地发现,“刷舌头”有助于恢复味觉。

  “妈妈,这样可以了吗?”一番刷洗后,流浪汉总是吐着舌头让关惠群“检查”。这一群流浪汉,无论年纪多大,总习惯把关惠群喊作“妈妈”。

  在这个澡堂里,一个沐浴过后的流浪汉曾央求她让自己“在浴室里多呆一会,感受家的感觉”。另一次,一个60岁的男人一走出浴室便抱着她嚎啕大哭,此前他已16年没有照镜子,没有洗澡,早已记不清自己皮肤原本的颜色。

  这种生活,关惠群深有体会。她记得,在广东开平的街头,她无数次饿得瘫软在地,即使感觉到苍蝇在脸上爬来爬去,也没有力气撑开眼睑。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关惠群的母亲也记不清在12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的关惠群的具体生日。独自在街头流浪的关惠群总是告诉自己:“只要明天醒来还能动,就是我的生日。”

  如今,关惠群发现,让自己不再害怕饥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帮助别人,给别人做吃的。

  中午1点,她又从澡堂匆匆赶去教会的一个大厨房。在这里,她要呆上两个半小时,用两个1.4米高的大圆锅烹调意大利面。自4年前教会为她免费提供这个厨房以来,她准备的饭菜的分量越来越大。

  6月20日这一天,她做了一生中分量最大的一顿饭——700磅意大利面。为了搬运这些面条,她得先把它们分到36个小锅里,把小锅逐一放到小推车上,再一遍遍推着车子把面条送上餐车。

  “真是快疯了。”她说,临近月末,许多人月初拿到的薪水快用光了,窘迫得连吃饭的钱都没有。最近,来吃饭的不全是流浪汉,还多了经济拮据的家庭。对此,关惠群并不在意。“饿了就来吃吧!”递上面条的时候,她总是这么说。

  曾有从商的美国人认为关惠群在纵容懒惰的人,冲到她家门口大喊大叫:“坐上你的船,滚回去吧!”关惠群没有直接回应,只是幽默地来一句:“现在我可以坐飞机了!”

  但实际上,这个在每张照片里都满脸笑容的女人,也常常感到愤怒与无奈。

  在飓风袭来的深夜,关惠群常开车去海边,寻找那些无片瓦遮头的人们。她让所有人轮换着坐到她的车中避雨,再拉着那些神志不清的流浪汉远离海边。这时,她会忍不住生气地问自己:“为什么只有我在这里?”

  让她感到更无奈的是,过去多年里,她已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孩子”,连尤里卡市的殓尸工都与她成了朋友。因为经费不足,关惠群只能为大部分去世的流浪汉进行火葬,只有个别特别希望土葬的,她会为其购买土地。

  6月20日这天晚上,关惠群又来到大桥底下探望桑迪。56岁的桑迪患上了晚期肺癌,医生已让她放弃治疗,关惠群凭经验判断,桑迪“活不了一周了”。她能做的,是每晚用洗澡粉为桑迪擦拭身体,然后在她干燥的皮肤上抹上润肤露。

  不过让这个“妈妈”略感欣慰的是,一些“孩子”过得更好了,比如杰西,最近住进了一辆她从旧车市场买来的轿车,不用再日晒雨淋。还有21岁的威尔,也从铁轨旁的帐篷里搬进她朋友家的房子,不久前还开始上社区大学。

  24年前,她第一次救助的那个小女孩,如今也在另一个城市成家、生子,并成为一名会计师。她在自己家的厨房里,摆放着一套类似当年关惠群带来的碗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当年接受过的好意。

  这几年,加入关惠群的行动的人也越来越多——尤里卡市的一间咖啡店把每天卖不完的甜点留给她;医生为流浪汉们进行义诊;一些市民也开始来当志愿者。关惠群的邻居迈克·克拉格赫德还为她设立了个人主页,自掏腰包为她支付域名费,并管理着网上筹款的事情。

  就连“总统公民奖”的申办过程,也是她的邻居“一手操办”。2009年夏天,蒂姆·沃兹尼从网上得知,拥有42年历史的“总统公民奖”头一回实行大众提名制度。

  “关惠群是出现在我脑中的第一个人,她做了那些本该政-府做的事。”蒂姆在电话里对**青年报记者说,他当时在网上填了份表格,写了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就完成了提名。

  让蒂姆自己也大吃一惊的是,关惠群最终被正式确定为13个获奖人之一。

  在白宫举办的颁奖典礼上,关惠群特意穿上了带有唐装纽扣的中式服装,一直保持微笑。直到走下颁奖台,她把奖章挂上脖子时,才忍不住哭了起来。

  她事后回忆说,那一刻,她想起了小时候挂在她脖子上的,那块写着“牛鬼蛇神的孩子”的牌子,突然有恍如隔世的感觉。

  去年,关惠群回了趟香港。“可能我老了,越来越想回家乡。”她说,自己至今仍未回过内地。在香港的时候,她特意让朋友开车带她去新界,隔着河水看了一眼深圳。

——————————————

关惠群:她是一个行走在地上的圣人,善行感动全美


       “我不认为我是慈善家,我更像是母亲照顾孩子。早上,我煮咖啡、炸面包圈。中午,我做三明治或者热餐。除了住在街边或车里的人,我还在路上发现很多精神病人。我真心想照顾这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如果我不去关心他们,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生活。”如今,在关惠群的带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加入到帮助无家可归者的行列中来。

  在美国,各类评奖多如牛毛,不胜枚举。但今年8月4日在美国白宫,奥巴马总统在自己生日当天,亲自向13名爱心人士颁发的2010年度总统“公民奖章”,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成了包括美国人民在内所有普通民众关注的焦点。

       而焦点中的焦点,是其中的一位名叫关惠群的华裔女性获奖者,她20余年如一日,长期用心照顾关爱那些无家可归的弱势群体的感人善举,也随之让世人熟知。

  一 . 在苦难中成长

  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大地上的那场“文革”运动,可以说是全**人民的梦魇,是一块集体“疮疤”。要说关惠群,就不能不忍痛揭开这层疮疤。

  关惠群(Betty Chinn)原籍广东开平。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有海外关系的家庭比比皆是,后来她也辗转来到美国,投靠嫁到西雅图的姐姐。那年,她刚满14岁。姐姐每天出门上班后,她就在家看“公共电视台”的儿童节目“芝麻街”及“Mr。 Rogers‘ Neighborhood”。这两个节目就是她的学堂。“我从来没有上过学,都是留在家里。然后我在‘芝麻街’找到了最好的朋友,他们教会了我英语。”关惠群就是这样学的英语。

  关惠群慢慢地开始讲话、用英语交流,并渐渐融入美国社-会。38年前,她遇见了洪堡州立大学的教授陈伯良,经人说媒,嫁给了这位物理博士丈夫,并跟着丈夫搬到了加利福尼亚北面的优瑞卡镇生活。接着,就是两个儿子的相继出生,关惠群一心一意相夫教子,过着优裕的全职太太生活。

  这就是关惠群版本的美国故事。除了童年时身不由己地赶上了那场“文革”风暴而饱受命运之苦外,其后来的人生基本是波澜不惊。要不是后来遇到的那些事,她也很可能与许多美籍华人一样默默无闻终老他乡。

  二 . 在善举中升华

  1984年,关惠群的大儿子陈溢俊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在美国,孩子上学都有校车接送,可关惠群或许是出于一位**母亲爱子心切的天性,抑或是自己小时候曾吃过的苦吃怕了,她总怕儿子在学校如她幼时般被人欺负,于是就每天在儿子的教室外驻足守望。老师知道她那时英文表达也不流利,后来干脆请她进课室和孩子们一同学习。于此,关惠群对自己儿子在学校的点点滴滴,甚至比儿子的老师还清楚。


       当时,班上一个没有朋友的小女孩,看见关惠群悉心呵护儿子的情景,很是羡慕,终于有一天,小女孩鼓足勇气告诉关惠群:我很饿,您能给我点食物吃吗?

  关惠群当然能。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就在他儿子的午餐盒里每天多放一个三明治,给儿子的这个经常挨饿女同学吃。让关惠群不解的是,为何这小女孩天天都吃不饱呢?她决定跟这小女孩到她家里去看一看。

  这一看不打紧,眼前的情景让关惠群大为震惊:小女孩根本没有家,全家人就挤住在一辆破旧的货车里,靠拾破烂为生。


       也从这一天开始,关惠群开始向他们一家人提供食品了。

       而随着这种救济行为的深入,关惠群更发现,在优瑞卡镇、在整个加利福尼亚,像这个小女孩一家情形的人还有很多,这些无家可归者,都是不符合美国政-府救济条件的弱势者,大多为有心理疾病的退伍军人,药物滥用者等,许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其中,也有一些离家出走的青少年,因为一些美国家庭在子女18岁以后,就不再负担子女的生活了。

  关惠群后来回忆说,当看到还有许多人同样食不果腹时,颇为震惊,于是决定帮助她周围不幸的人。

       “我尽己所能让他们不再挨饿。甚至当我听到有人说‘我饿’时,就会胃疼,仿佛亲历饥饿,我一直记着这种感觉。”

      每天拂晓前,关惠群便起床,将大约两百多杯的大罐咖啡、大量的甜甜圈等食物装上卡车,出门寻找躲在桥下、铁路边甚至灌木丛中的无家可归者,将食物发给他们。

       关惠群利用给他们送早餐的机会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还需要什么。

       如果他们需要打电话给父母,她会给他们一张电话卡;

       如果他们需要洗衣服,她会给他们一张当地洗衣店的洗衣券;

       如果他们需要衣服、毯子或者帐篷,她会找人捐赠这些物品;

       如果他们想要洗澡,她会开车送他们去朋友的公寓里洗澡……

  没有任何人要她这样做,她也没告诉过任何人,甚至包括她的丈夫。

       “他有时会问我‘你为什么做这么多菜?我们为什么从超市里买来这么多食物?’”关惠群说,直到10年后,丈夫终于发现了这一切,结果成了她最有力的支持者。

       从那时起直到现在,20余年里,关惠群每天都要为约500个这样的人提供食物。

  三 . 善行感动全美

  这次关惠群的提名和入围,竟然与关惠群的一位邻居密切相关。

  她的邻居叫沃茨尼,他们已经相邻6年,他每天都能看到关惠群为了那些无家可归者忙进忙出的身影。有一天,沃茨尼偶然得知白宫网站的总统公民奖章推荐活动,第一反应就是他的女邻居。沃茨尼说:“还有谁更值得推荐呢?”他说自己每天5时半起床,刚好会看到女邻居出门派发食品和咖啡,天天如此。

  沃茨尼说,起初他没抱多大希望,岂料数月后收到白宫发来的电邮,要他提供更多的资料,并告知他推荐的人已经列入候选名单。沃茨尼认为是时候告诉自己的女邻居了,于是去找关惠群:“你如果收到白宫的来电,请不要以为是开玩笑。”


       当闻悉女邻居终于获奖了,沃茨尼喜出望外。他表示,在一个充斥利己让人沮丧的世界里,看到助人为乐的行为得到褒奖,确实给人希望。他说:“我希望拥有她的信念。”

  关惠群得奖后,其事迹让美国民众大受感动,网上和报刊上大量刊载着民众对关惠群的反应:

  一个结识关惠群25年的中学图书馆员说:“你听说过天使在我们周围行走吗?关(惠群)就是其中的一个(天使)。”

  圣文森特保罗会就餐设施经理说:“如果世界上的人甚至只有关女士的十分之一的慷慨,饥饿就不会成为问题。她是一个行走在地上的圣人。”

  …… 关惠群在领奖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为自己作为华裔能够取得该奖项而感到自豪。但她表示:“我不认为我是慈善家,我更像是母亲照顾孩子。早上,我煮咖啡、炸面包圈。中午,我做三明治或者热餐。除了住在街边或车里的人,我还在路上发现很多精神病人。我真心想照顾这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如果我不去关心他们,他们就不知道如何开始一天的生活。他们甚至从来没有过真正的生活。

       如今,在关惠群的带领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加入到帮助无家可归者的行列中来。

(作者:柳林)

Rank: 1

最后登录
2015-8-4
在线时间
2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9-5
精华
0
主题
5
帖子
11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2#
发表于 2011-10-9 10:58:03 |只看该作者
从头到尾看了楼主的贴子,实在是太感人,对于主人公的这么多年的坚持真的很佩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十分之一,我相信这个世界就会变的更美好

Rank: 2

最后登录
2015-12-19
在线时间
84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1-29
精华
0
主题
11
帖子
615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3#
发表于 2014-1-7 16:05:01 |只看该作者

Rank: 4

最后登录
2016-4-27
在线时间
2519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9-1
精华
2
主题
17
帖子
2474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4#
发表于 2014-3-19 18:22:09 |只看该作者

Rank: 2

最后登录
2016-6-17
在线时间
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1-4
精华
0
主题
15
帖子
157

个人文集  个人精华

5#
发表于 2014-3-26 07:51:11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点击QQ群:229222477 中国影像网深圳群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