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图象的语言——余海波访谈
责任编辑: 飘渺一叶
  • 以图象的语言——余海波访谈

    发布者: U2-2  发表于 2011-4-20 18:19 分类:新闻纪实 查看: 6135 

    摘要: 他远不是我事先想象的那样张扬和外化。 做这个访谈前,我已经听很多人谈起余海波,当他在一个温和的下午站在我面前时,我看到的是一个温和的余海波。 像一个长途跋涉者,从喧嚣中突然来到了一个寂静之地。余海波把背 ...


七、一旦回到自已的世界里,更多是在沉静思考

 

陈:做了十几年摄影记者,你还有拍摄冲动吗?

余:也许是影象的魅力所在,也许是我个人的情感寄托,也许是一种属于我自己的诉说方式,也许始终还有一个没有寻找到的梦想,我还有冲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情感的深入,镜头后面的思考愈加多了起来。当然更重要的冲动是来源于对某种良知和情感的积淀。其实我并没有把摄影做好,工作状态有一些浮燥,心静不下来。所以在北京看到你的心理状态和工作状态、环境状态都是那么自然和谐,我很羡慕。

 

陈:真正了解你的人说:余海波在很热闹的外表后面,其实是一个很沉静的人。和你接触的不长时间里,我也感觉到了这一点。

余:我从小在中原文化传统中长大,重朋友、重礼义、重情感。在深圳经常会有内地的一些朋友相聚,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就应该为他们带去快乐。当回到自已的世界里,更多的是在沉静思考。其实,我这个人更喜欢独处,我可以长时间的在一个地方呆着。孤独更是一种幸福。但可惜这样的属于自己的时候很少。

 

陈:那平时你是什么状态?

余:我不工作的时间非常少,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也想着工作。只是和朋友喝酒的时候会暂时忘了工作。其实我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工作狂。我一直在想办法改掉这个毛病。

陈:不摄影的时候你在干什么?

余:我喜欢音乐,喜欢旅游,喜欢电影。在我工作、休息、开车、暗房做照片的时候,一定要听音乐。我还特别喜欢电影,日本导演黑泽明,好莱坞影星费雯丽、奥代丽.赫本、梦露,以及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汤姆.汉克斯的电影我喜欢看。我常常反复看一些电影精品,从中细细体会表现形式和表现内容的如何统一。

我还喜欢文学、诗歌、装置和行为艺术。不同的艺术形式会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陈:你最喜欢读的一本或几本书?

余:我这个人记忆力不好,看了书就忘,所以索性就不去看了。不过我使用形象记忆效果更好。对于我感兴趣的作家、哲学家、诗人,以及有个性的观点我还是喜欢读的。过去在文学和哲学上我喜欢读卡夫卡、米兰.昆德拉、索尔贝娄、尼采、萨特、佛罗依德、博尔赫斯等人的作品,他们促使我思考人的命运和精神。最近我在看陈丹青的《退步集》,挺喜欢,贾平凹的《秦腔》也不错。

 

陈:你一生中的幸运和遗憾各是什么?

余:我一生幸运的是我一直能有机会拿着照相机拍照,有较多的时间和机会在镜头后面思考问题,这给我的生命带来很多快乐和趣味。最幸运的是我有一个纯洁善良的妻子和一对可爱的儿女,他们随时让我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找到自已。他们让我体验到生命中的责任、关爱、良知和奉献的道理。

最深的遗憾是在现实中每天要在一种虚假的善良中承受着来自世俗功利的压力和伤害。这些东西在社会中永远不会消失,真的是烦人。

 

八、我不喜欢把计划做的太长

 

陈:你最近被当选为深圳职业摄影协会会长。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会做些什么事?

余:(又点上一支烟说)深圳市职业摄影协会就是集合纪实摄影的力量,体现摄影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组合更具思想性的摄影作品展示,意图在于推动纪实摄影。58日在深圳城市山谷举办了〈人文的深圳〉大型会员作品展;我们协会的兄弟们正在策划明年搞一次国内外的摄影交流活动,主题正在敲定。

 

陈:愿意把你近期的计划和我分享吗?

余:我是一个比较相信直觉的人。我不太喜欢把计划做的太长。近期的计划对自已做一些调整,编辑整理关于深圳移民影像的故事,噢!当然这里有图片也有文字,适当的时候出本书。另外还在编辑深圳青年人生活方式的图片资料,也计划出一本。我想,我会回顾一下前二十多年影像经验,做出一个理性的思考。我觉着应该有一种新的影像形式产生。我在等待。

人的一生太短暂了,能做的事实在不多,我想我会尽最大的努力把摄影做好,但真是太难了。

其实我对自已的职业道路不太满意。我本可以去拍我认为更有意思的东西,十几年来我一直这样期待着。但是,我必须为生计劳作,眼睁睁的看着时光从身边流去,岁月磨去了我许多的锐气,我变得不够勇敢和自信、变得有些懦弱,这也是我需要调整的。我会理清思路,顷注更多的努力和真实情感把事情做的更好一点。

 

 

九、向玛格南摄影师致敬

 

陈:你最近和玛格南图片社记者近距离接触,好象很有感受?

余:2005614日,玛格南两位摄影师Patrick ZachmannIan Berry来到深圳进行为期三天的讲课。他们都是玛格南最为优秀的摄影师之一,讲课中他们分别展示了数十年以来在世界各地讲课结束后,Patrick Zachmann邀我陪他一起在深圳拍照片。他说1982年曾经来过深圳拍照。他这次想多拍一些深圳的夜晚。------Patrick Zachmann对夜晚很感兴趣,每到一个国家他总是要拍很多当地居民的夜晚的生活。我去酒店接Patrick Zachmann时,他已作好了充分的准备,挎着两台莱卡,背着一个背包。

这位1955年出生的法国人,1985年加入玛格南,曾在1996年至1997年任玛格南副社长。他喜欢用黑白照片进行电影方式的日记体创作。他的著名作品涉及黑手党、法国犹太人、中国文化分裂、曼谷爱滋病等。

我们刚刚出门,便下起了大雨。坐在车里,Patrick Zachmann一边拍照,一边和我聊天:“我每年约有四个月的时间在世界各地拍照……”

 

陈:有心的摄影者应该不要放弃这样的学习。

余:Patrick Zachmann不会轻易地举起相机拍照,他认真观察,一但到了时机,才会兴奋地按下快门。他说,摄影师重要的是用自已的方式去抓取,用自已的眼睛去看。在拍照中要先去和对像

沟通,有的时候你会遇到特别激动的事情,先尽快地先拍下两张,然后尽可能地深入,和拍摄对象接近。

在深圳最大的“本色酒吧”里,青年人在重音乐中忘我地喝酒、跳舞,Patrick Zachmann不使用闪光灯,利用忽明忽暗的现场光来拍照;在夜晚的街道上, Patrick Zachmann对这个城市的移民充满了兴趣,不停边走边拍。

Patrick Zachmann说,摄影不光是记录事实,也是摄影师自己怎样看待这些事实,每个摄影师在拍摄时都是在关注自己的趣味点,即使面对同一个场景,不同的摄影师注意的对象也不相同。图片是有故事的,我注意到Patrick Zachmann特别关注细节,以及细节所隐含的人物性格身份特征。

这一天我们一直工作到凌晨四点。

 

回顶部